精英家教網 > 初中生物 > 題目詳情

外界物體反射來的光線落在視網膜上,光線依次經過的結構是


  1. A.
    角膜、瞳孔、晶狀體、玻璃體
  2. B.
    角膜、玻璃體、瞳孔、玻璃體
  3. C.
    角膜、鞏膜、虹膜、玻璃體、脈絡膜
  4. D.
    鞏膜、虹膜、脈絡膜、晶狀體
A
分析:眼球由眼球壁和內容物組成,眼球壁包括外膜、中膜和內膜,外膜由無色透明的角膜和白色堅韌的鞏膜組成;中膜由虹膜、睫狀體和脈絡膜組成;內膜是含有感光細胞的視網膜;內容物由房水、晶狀體、玻璃體組成.晶狀體似雙凸透鏡,有折光作用.虹膜中央有瞳孔,瞳孔的大小可以調節(jié),能夠控制進入眼球內的光線.玻璃體是透明的膠狀物.視網膜上有感光細胞,能接受光的刺激產生神經沖動.
解答:視覺形成的過程是:外界物體反射來的光線,經過角膜、房水,由瞳孔進入眼球內部,再經過晶狀體和玻璃體的折射作用,在視網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象刺激了視網膜上的感光細胞,這些感光細胞產生的神經沖動,沿著視神經傳到大腦皮層的視覺中樞,就形成視覺.如圖所示:
故選:A
點評:視覺形成是初中生物學中一個非常重要的考點,所以應該加強理解和記憶.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如圖人體的視覺形成示意圖,看圖回答下列問題.
(1)外界物體反射來的光線,依次經過
角膜
角膜
、瞳孔、
晶狀體
晶狀體
玻璃體
玻璃體
,經過折射,最終落在
視網膜
視網膜
上,形成一個物像.物像信息通過
視神經
視神經
傳給大腦的一定區(qū)域,人就產生了視覺.
(2)如果長期不注意用眼衛(wèi)生,使
晶狀體
晶狀體
的凸度增大,形成的物像就會落在視網膜的
前方
前方
,造成近視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如圖是眼球的結構示意圖,據圖回答.
(1)當看不同方位的物體時,主要靠[
12
12
]
眼肌
眼肌
的牽引使眼球靈活地轉動.
(2)王維站在鐵路邊,看著火車由遠而近,然后由遠離而去,圖中[1]發(fā)生的變化是
先收縮后舒張
先收縮后舒張

(3)外界物體反射來的光線,依次經過[
6
6
]
角膜
角膜
、[
3
3
]
房水
房水
、瞳孔、[
4
4
]
晶狀體
晶狀體
和[
11
11
]
玻璃體
玻璃體
,并經過折射,最終落在[
9
9
]
視網膜
視網膜
上,形成一個物像. 物像信息通過
視神經
視神經
傳給大腦的一定區(qū)域,人就產生了視覺.
(4)當眼受到強光照射時,在[
2
2
]
虹膜
虹膜
調節(jié)下瞳孔變

(5)有一失明患者,經檢查眼球的結構完好無損,原因之一可能是圖中[
10
10
]
視神經
視神經
發(fā)生了病變.
(6)如果長期不注意用眼衛(wèi)生,使
晶狀體
晶狀體
的凸度增大,形成的物像就會落在視網膜的
前方
前方
,造成近視眼.應配戴
凹透鏡
凹透鏡
來矯正.
(7)人眼球結構中的晶狀體相當于照相機的鏡頭,
瞳孔
瞳孔
相當于照相機的光圈,
視網膜
視網膜
相當于膠卷,
脈絡膜
脈絡膜
相當于照相機暗箱的壁.“黑眼珠”指
虹膜
虹膜
,“白眼珠”指
鞏膜
鞏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如圖是人的眼球結構示意圖,試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外界物體反射來的光線進入眼球成像,經過的途徑是
角膜
角膜
、瞳孔、晶狀體、
玻璃體
玻璃體
、視網膜.
(2)成像過程中主要是通過[
B
B
]
晶狀體
晶狀體
的調節(jié)來看清遠近不同的物體,能感受光刺激的是[
F
F
]
視網膜
視網膜
.它將圖象信息通過[
G
G
]
視神經
視神經
傳給
大腦(或大腦皮層)
大腦(或大腦皮層)
的特定區(qū)域,就產生了視覺.
(3)沉迷于上網不但會影響學業(yè),而且因長時間近距離注視屏幕導致晶狀體的曲度
過度變凸
過度變凸
且不能恢復原狀,形成的物像就會落在視網膜的
方,造成近視眼.近視眼可以通過配戴
透鏡加以矯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2008?通遼)如圖請根據眼球的結構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如果把人的眼球比作照相機,那么裝入的底片相當于圖中的[5]
視網膜
視網膜

(2)當你看完電影走出電影院門口后,眼球中變化最大的結構是[1]
瞳孔
瞳孔

(3)請用序號表示外界物體反射來的光線在眼球內形成物像時依次經過的結構:
2→1→3→4→5
2→1→3→4→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外界物體反射來的光線依次經過角膜、
瞳孔
瞳孔
、晶狀體和玻璃體,并經過
晶狀體
晶狀體
等的折射,最終落在視網膜上,形成一個物象,視網膜上具有光線敏感細胞,它將圖象信息通過視神經傳給大腦的一定區(qū)域,人就產生了視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