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生物 > 題目詳情

【題目】根據(jù)以下科普材料,完成下面小題:

在我國內蒙古和新疆的大草原上,曾多次發(fā)生最可怕的生物災難,鋪天蓋地的蝗蟲,瘋狂地吞噬著草原,頃刻間就可以把其他生物逼入絕境,與旱災與澇災并稱三大自然災害。

中國科學院院士康樂,是國際上生態(tài)基因組學研究的領銜科學家,他領導的科研團隊對蝗蟲進行了深入的研究。

1(1)蝗蟲屬于節(jié)肢動物中的__,體表有堅硬的外骨骼,其作用是__

(2)科學家們發(fā)現(xiàn),蝗蟲的生活習性分為散居型和群居型,造成蝗災是群居型蝗蟲。散居型蝗蟲體表為綠色,群居型蝗蟲體表為黑色,體色變化是反映蝗蟲種群密度的重要指標,你相信嗎?請你據(jù)此提出一個八年級課外活動小組可以開展探究的問題_____。

(3)蝗蟲從散居變成群居以后,行為也隨之發(fā)生變化,變得更加活躍,更喜歡與同伴“交流,科學家預測,氣味在蝗蟲聚集的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現(xiàn)提供以下實驗材料:一支裝有空氣的試管、一支裝有十只黑色蝗蟲的試管、Y形玻璃管、連接用軟膠管、用于觀察的綠色和黑色蝗蟲若干(裝置局部如圖),請你設計一個實驗來證明科學家的這一假設是否正確,說出你的設計思路_____。

(4)進一步研究發(fā)現(xiàn),黑色蝗蟲體內產生了一種物質﹣苯乙腈,讓我們來猜想一下這種物質可能具有什么作用?_____

2科學家在隔離的一小片麥苗上放入十只綠色蝗蟲、十只黑色蝗蟲和一只大山雀,大山雀最先發(fā)現(xiàn)了一只黑色蟲,啄了幾口就放棄了,轉而發(fā)現(xiàn)了綠色蝗蟲,啄了兩下,就吃了下去,接下來就是第二只,第三只…黑色蝗蟲卻都幸免于難。這是為什么呢?原來,黑色蝗蟲在受到攻擊以后,體內的苯乙腈迅速轉化成劇毒的氫氰酸,鳥類少量攝入就會頭暈、眼花、嘔吐,如果繼續(xù)攝入,就會有性命之憂,鳥類輕度中毒,再也不敢造次,所以黑色蝗蟲的體色和氣味都成為其很好的防御武器。請問:

(1)鳥類的上述行為屬于_____。

(2)你認為在這個具有麥苗和大山雀的環(huán)境中,綠色蝗蟲和黑色蝗蟲,哪一個更容易被發(fā)現(xiàn)?_____;哪一個更適應這個環(huán)境呢?_____,請說明理由_____。

(3)按照達爾文的進化理論,生物對環(huán)境的適應是_____的結果。

3科學家將一種特殊的真菌﹣蝗綠僵菌接種到8只綠色蝗蟲和8只黑色蝗蟲(生理狀況相同)體內,三天后,綠色蝗蟲只有2只還活著,而黑色蝗蟲只有2只死亡,可見黑色蝗蟲對蝗綠僵菌的免疫力很強。

(1)如果用人體傳染病的知識來分析,蝗綠僵菌對于蝗蟲來說屬于_____,接種蝗綠僵菌以后,黑色蝗蟲體內產生了大量抵抗蝗綠僵菌的蛋白質,聯(lián)想到人體的特異性免疫,這種蛋白質似乎類似于_____,可是,蝗蟲與人體有著巨大的差異。蝗蟲是否存在與人體類似的特異性免疫,還有待進一步研究?茖W家通過修飾蝗綠僵菌的遺傳物質,從而改變其特性,攻破了黑色蝗蟲對蝗綠僵菌的強大免疫功能,從而有效地防止了蝗蟲成災,這種生物防治有什么好處?___

(2)根據(jù)上述所有資料,請你總結出蝗蟲成災的原因:_____(至少答兩點)。

(3)科學家研究蝗蟲成災的秘密,并不是為了徹底消滅它們,請說明理由:_____。

【答案】

1昆蟲 保護,防止體內水分蒸發(fā) 體色變化是反映蝗蟲種群密度的重要指標嗎? 取兩個試管,一個是放入有十只黑蝗蟲的試管,另一個是裝有純凈空氣的試管,分別用軟膠管接到Y形玻璃管的兩側。實驗中先用幾只黑色蝗蟲,然后再使用散居型的綠色蝗蟲幾只,分別放入Y形玻璃管的下端的入口,觀察待測蝗蟲爬向哪一個試管,如果黑色蝗蟲都爬向有黑色蝗蟲的試管氣味一側,而綠色蝗蟲大多爬向純凈空氣試管一側,就說明氣味對蝗蟲的聚集起重要作用 進行信息交流;

2學習行為 黑色蝗蟲 黑色蝗蟲 黑色蝗蟲的體色和氣味都成為其很好的防御武器 自然選擇

3病原體 抗體 避免污染環(huán)境 數(shù)量多、對病菌免疫力強 會破壞生態(tài)平衡,破壞生物多樣性

【解析】

1.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和交流?茖W探究中常常要設置對照實驗,對照實驗又叫單一變量實驗,只有一個量不同。其它量皆相同的實驗。只有一個變量,這就是實驗中所有探究的問題,是可以改變的量,即實驗變量。

2.根據(jù)動物行為多種多樣,按照獲得的途徑可分為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先天性行為是動物生來就有的,由體內的遺傳物質決定的行為,如蜘蛛結網等。學習行為是在體內的遺傳因素的基礎上,通過環(huán)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經驗和學習而獲得的行為。如小狗做算術題等。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是生物進化論的核心內容,主要內容是:過度繁殖、生存斗爭、遺傳和變異、適者生存。

3.病原體是指能引起動物傳染病的細菌、病毒和寄生蟲?贵w就是病原體入體后,能夠刺激淋巴細胞產生一種抵抗該病原體的特殊蛋白質,引起人體產生抗體的物質叫抗原。

11)蝗蟲屬于節(jié)肢動物中的昆蟲,體表有堅硬的外骨骼,其作用是保護,防止體內水分蒸發(fā)。

2)科學家們發(fā)現(xiàn),蝗蟲的生活習性分為散居型和群居型,造成蝗災是群居型蝗蟲。散居型蝗蟲體表為綠色,群居型蝗蟲體表為黑色,體色變化是反映蝗蟲種群密度的重要指標,據(jù)此提出一個八年級課外活動小組可以開展深究的問題:體色變化是反映蝗蟲種群密度的重要指標嗎?

3)要驗證“氣味在蝗蟲成災的聚集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一假設是否成立,應設計以氣味為變量的對照實驗,其實設計思路如下:取兩個試管,一個是放入有十只黑蝗蟲的試管,另一個是裝有純凈空氣的試管,分別用軟膠管接到Y形玻璃管的兩側,實驗中先用幾只黑色蝗蟲,然后再使用散居型的綠色蝗蟲幾只,分別放入Y形玻璃管的下端的入口,觀察待測蝗蟲爬向哪一個試管,如果黑色蝗蟲都爬向有黑色蝗蟲氣味的試管一側,而綠色蝗蟲大多爬向純凈空氣試管一側,就說明氣味對蝗蟲的聚集起重要作用。

21)據(jù)資料可見:鳥類取食綠色蝗蟲,放棄黑色蝗蟲,這是由生活經驗和學習而獲得的行為,屬于學習行為。

2)據(jù)資料可見:黑色蝗蟲與環(huán)境的顏色差別明顯,容易被敵害發(fā)現(xiàn),而黑色蝗蟲的體色和氣味都成為其很好的防御武器。所以黑色蝗蟲更適應這個環(huán)境。

3)達爾文認為,在生存斗爭中具有有利變異的個體,容易在生存斗爭中獲勝而生存下去,不利的個體容易被淘汰,凡是生存下來的都是適應環(huán)境的,而被淘汰的都是對環(huán)境不適應的,這就是適者生存。達爾文把在激烈的生存斗爭過程中,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的過程叫做自然選擇,自然界的生物對環(huán)境的適應是長期的自然選擇的結果。

31)蝗綠僵菌對于蝗由來說屬于引發(fā)其致病的病原體,接種蝗綠僵菌以后,黑色蝗蟲體內產生了大量抵抗蝗綠僵菌的蛋白質,聯(lián)想到人體的特異性免疫,這種蛋白質似乎類似于抗體,可是,蝗蟲與人體有著巨大的差異;认x是否存在與人體類似的特異性免疫,還有待進一步研究。傳統(tǒng)的防止蝗災的方法常常是噴灑農藥,會對環(huán)境造成污染,科學家通過修飾蝗綠僵菌的遺傳物質,從而改變其特性,攻破了黑色蝗蟲對蝗綠僵菌的強大免疫功能,從而有效地防止了蝗蟲成災,這種生物防治好處是避免污染環(huán)境,如無污染、成本低、效率高等。

2)根據(jù)上述所有資料,蝗蟲成災的原因:數(shù)量多;咀嚼式口器;有翅能飛,并具有群集、遷飛的特性;食量很大;對病菌的免疫力強。

3)研究各種動物,是為了更好地了解和利用生物造福于人類,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fā)展,如果徹底消滅某種生物,就會影響食物鏈,進而影響生態(tài)平衡?茖W家研究蝗蟲成災的秘密,并不是為了徹底消滅它們,理由是會破壞生態(tài)平衡,破壞生物多樣性。

關鍵是掌握實驗設計的要點、生物的進化、疾病和免疫、生物與環(huán)境等基礎知識,并能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釋實際問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小明周末參加了“美麗滇池,我是行動者”第八屆徒步環(huán)滇公益活動,被評為“環(huán)滇小勇士”,他嘗試將觀察到的部分生物繪制成如下食物網,據(jù)圖回答問題。

(1)圖中共有______條食物鏈。滇池金線和蝦之間的關系是______(填“捕食”或“競爭”)。

(2)綠藻等綠色植物是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______者,其制造的______(填“有機物”或“無機物”)養(yǎng)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3)若綠藻生活的水城受到生物難以分解、無法排出的某種有毒物質(W)的污染,一段時間后體內W含量最多的生物是______。W通過食物鏈最終威脅人類自身,所以我們要像保護自己的眼睛一樣保護滇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裸子植物的故鄉(xiāng)美稱的國家是(

A.法國 B.中國 C.俄羅斯 D.加拿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眼睛是心靈的窗戶,下列對眼球結構描述錯誤的是( 。

A. 視覺形成的過程是:外界光線→④→②→③→⑦→⑧→大腦。

B. 外國人的眼睛有藍色、褐色,是因為①上有不同的色素。

C. 結構⑥的作用是保護眼球的內部結構。

D. 上課時一會看書本,一會看黑板,都能看清楚,是由于③的曲度可以調節(ji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藻類植物都沒有(

A.根、莖分化 B.莖、葉分化 C.葉、根分 D.根、莖、葉的分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2017年底,我國生物質能發(fā)電裝機達到1488萬千瓦。生物質能是一種再生能源,生物質能是直接或間接通過光合作用獲得,這種能量的最終來源是( 。

A. 土壤 B. 氧氣 C. 溫度 D. 陽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在靈長類動物中,與人類親緣關系最近的可能是( 。

A. 長臂猿 B. 克隆猴 C. 黑猩猩 D. 狒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溫帶草原生態(tài)系統(tǒng)示意圖,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在該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多條食物鏈交錯連接,形成_____________;其中貓頭鷹和蛇的關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出圖中一個最短的食物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從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組成成分分析,除圖中所示成分外,還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這個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生產者是_________。生產者通過光合作用積累有機物,為其他生物提供營養(yǎng)物質和能量;青蛙、蛇等生物進行生命活動所需能量的根本來源是___________。

(4)有些昆蟲的體色會隨著季節(jié)的變化而變化,與周圍環(huán)境基本保持一致,這說明生物能夠_________環(huán)境。若該草原發(fā)生嚴重鼠害,就會嚴重破壞草場植被,造成土地沙化,這是因為生態(tài)系統(tǒng)的_____________能力是有限度的,超過這個限度,草原很難恢復原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是葉蟬發(fā)育過程不同時期的形態(tài)圖,請據(jù)圖回答:

(1)由圖可知,葉蟬的發(fā)育與___________相同。

A.青蛙 B.家蠶 C.蝗蟲 D.魚類

(2)圖中①叫___________,葉蟬的發(fā)育過程要經過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箭頭和圖中編號表示)三個時期,這樣的發(fā)育過程被稱作______________發(fā)育。

(3)蜜蜂的發(fā)育過程比葉蟬的發(fā)育過程多一個__________時期,被稱作_______________發(fā)育。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