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下圖是巴斯德著名的鶴頸瓶實驗示意圖。A瓶、B瓶內(nèi)都裝有肉湯,甲圖表示A瓶煮沸,B瓶不作處理。一段時間后,其中一瓶仍然保鮮,另一瓶變質(zhì);接著,將保鮮那瓶的瓶頸打斷(如乙圖),數(shù)日后,瓶中肉湯也變質(zhì)了。請回答:

1)甲圖中肉湯仍然保鮮的是_____瓶,而將其瓶頸打斷后肉湯變質(zhì)的原因是空氣中的_____進入瓶內(nèi)。

2)甲、乙兩組實驗所控制的變量都是_____

A.瓶子的大小B.細菌的有無C.肉湯的多少D.放置時間的長短

乙圖中控制該變量的方法是將瓶頸打斷;而甲圖中控制變量的方法則是____________。

3)這個實驗證實了細菌_____

A.是自然發(fā)生的B.是由原來已存在的細菌產(chǎn)生的C.是煮沸后產(chǎn)生的D.在空氣中不存在

【答案】A 細菌 B 高溫滅菌 B

【解析】

巴斯德利用鵝頸瓶實驗證明細菌不是自然發(fā)生的,而是由原已存在的細菌產(chǎn)生的。解答時從確定、控制實驗變量,設置對照實驗等方面切入。

1)食物腐敗變質(zhì)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長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甲圖A瓶用酒精燈高溫加熱即高溫滅菌,因此A瓶內(nèi)無菌,而B沒有高溫滅菌,因此B瓶內(nèi)有細菌,故肉湯仍然保鮮的是A瓶。將其瓶頸打斷后,空氣中的細菌進入了肉湯,并大量繁殖,使肉湯變質(zhì)。

2)甲組實驗所控制的變量是細菌的有無,乙圖中A瓶空氣能進入瓶中而細菌會落在彎曲部位,不能進入;B瓶將瓶頸打斷,空氣中的細菌可以落入肉湯,因此它們的控制變量也是細菌的有無。

3)這個實驗證實了細菌不是自然發(fā)生的,而是由原已存在的細菌產(chǎn)生的。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內(nèi)蒙古西部區(qū)有許多鹽堿地,有人想利用這些地種植農(nóng)作物,卻發(fā)現(xiàn)種子能夠萌發(fā)但幼苗不易成活,主要原因是鹽堿地( )
A.缺少無機營養(yǎng)物質(zhì)
B.土壤溶液濃度高,不利于作物吸水
C.土壤容易板結,不利于根系發(fā)育
D.缺少有機營養(yǎng)物質(zhì)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是人體消化管示意圖,其中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現(xiàn)有甲、乙、丙三個品種的桃樹,將甲的帶芽枝條嫁接到乙樹上,枝條成活并在開花后授丙品種的花粉,所得果實可食部分的性狀接近于( )
A.甲品種
B.乙品種
C.丙品種
D.三個品種都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面是一組微生物圖片,請據(jù)圖回答問題:

1)現(xiàn)在非洲肆虐的埃博拉病毒與圖中的____(填宇母) 都沒有細胞結構,它是由________組成。

2)侵入人體后,可能會導致人體患扁桃體炎疾病的是_____。

3)以上生物中能產(chǎn)生青霉素的是_____,組成它的菌絲有__________兩種。

4)上圖中單細胞生物有_____(填字母)。真核生物有_____(填字母)。

5)在外界條件適宜的情況下,A、E 兩種生物的繁殖方式分別為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物像在視野的左下方,要使物像移到視野中央,應將玻片標本向哪方移動?( )
A.左上方
B.右上方
C.左下方
D.右下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為了探究食品腐敗的原因,生物興趣小組用消毒過的甲、乙、丙三個相同錐形瓶,按如表要求進行了實驗設計。請據(jù)表

(1)本實驗中包含_____組對照實驗。甲和丙組成對照實驗,其變量是_____。

(2)一段時間后,最先腐敗的牛奶應該是____瓶,可見牛奶的腐敗是由于空氣中的_____引起的,其生長和繁殖需要一定的條件,該組實驗之所以最先腐敗,是為其提供了____。

(3)請就豆腐保鮮提一條合理建議: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在內(nèi)陸地區(qū)大面積植樹造林,能夠( )
A.增加空氣濕度,減少降雨量
B.增加空氣濕度,增加降雨量
C.提高大氣氧含量,減少降雨量
D.降低大氣氧含量,增加降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將下列科學家的名字與相應的內(nèi)容配對起來:
A.孟德爾 a.“自然選擇學說”
B.袁隆平 b.“遺傳學之父”
C.達爾文 c.“雜交水稻之父”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