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生物 > 題目詳情
昆蟲的飛行器官是
翅膀
翅膀
分析:本題考查昆蟲綱的主要特征.鳥類和昆蟲是陸生動物中具有飛行能力的兩類動物.但兩類動物使用的飛行器官及其飛行方式卻有著很大的區(qū)別,鳥類飛行靠雙翼,昆蟲飛行靠翅膀.
解答:解:胸部是由翅和足為運動中心,胸部有發(fā)達的肌肉,牽動這些運動器官.昆蟲有3對足,其中足包括前足、中足和后足,均分節(jié),后足發(fā)達,(有的昆蟲的足特化成跳躍足)適于跳躍.大多數昆蟲都有2對翅,適于飛翔.所以昆蟲的飛行器官是翅膀.
故答案為:翅膀
點評:昆蟲的結構特征以及外骨骼的作用,即保護、支撐身體內部柔軟器官的作用,還可以減少體內水分的散失.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如圖是某草原生態(tài)系統中的部分生物關系,請分析回答:

(1)從生態(tài)平衡的角度考慮,該生態(tài)系統中數量最少的動物應該是
貓頭鷹
貓頭鷹
;若保證該生態(tài)系統中物質和能量正常循環(huán),除圖中生物外,還必須不可缺少的生物因素是
腐生細菌和真菌
腐生細菌和真菌

(2)與其它動物相比,貓頭鷹、食蟲鳥都善于飛行.試寫出它們的運動器官與飛行相適應的特點
翅膀寬大,能扇動空氣產生浮力;胸肌發(fā)達、可牽引翅膀扇動;胸骨突出有利于發(fā)達的胸肌附著
翅膀寬大,能扇動空氣產生浮力;胸肌發(fā)達、可牽引翅膀扇動;胸骨突出有利于發(fā)達的胸肌附著

(3)請按照下述分類標準,將圖中動物進行分組:
①根據體溫是否恒定,與鼠可同分在一組的有:
兔、貓頭鷹、食蟲鳥、
兔、貓頭鷹、食蟲鳥、
;
②根據體內有無脊柱,與蜘蛛可同分在一組的有:
食草昆蟲
食草昆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資料分析:小學生的大發(fā)現
2001年,聶利從《小學自然學習輔導》和《十萬個為什么》中得知,蜜蜂等昆蟲沒有發(fā)音器官,只是靠飛行時翅膀高速振動產生“嗡嗡”的聲音.
2002年春天,聶利到一個養(yǎng)蜂場去玩,發(fā)現許多蜜蜂聚集在蜂箱上,翅沒有扇動,仍然“嗡嗡”叫個不停,于是她對書本的說法產生了質疑,并開始了探究.①她把蜜蜂的翅用膠水粘在木板上,蜜蜂仍然發(fā)出聲音.②她剪去蜜蜂的翅,也能聽到蜜蜂的叫聲.兩種方法交替進行了42次,試驗結果表明:蜜蜂不振動翅也能發(fā)出聲音.為了進一步探究蜜蜂的發(fā)音,③她把蜜蜂粘在木板上,用放大鏡仔細尋找,觀察了一個多月,終于在蜜蜂的翅根旁發(fā)現兩粒比油菜籽還小的黑點,蜜蜂叫時,黑點上下鼓動.④她用大頭針刺破小黑點,蜜蜂就不發(fā)聲了.⑤她又找來一些蜜蜂,不損傷它們的翅,只刺破小黑點,放在蚊帳里,蜜蜂飛來飛去,再也沒有聲音.這兩項試驗她反復做了10次,結果都一樣.她將這一發(fā)現寫成論文,認為蜜蜂的發(fā)音器官就是這兩個小黑點,它有專門的發(fā)音器官.
2003年8月中旬,在蘭州舉行的第18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chuàng)新大賽上,12歲的聶利撰寫的科學論文《蜜蜂并不是靠翅振動發(fā)聲的》榮獲大賽銀獎和高士其科普專項獎.
分析上述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1)聶利是如何發(fā)現問題的?
聶利觀察到蜜蜂的翅沒有扇動,仍然“嗡嗡”叫個不停,與書本的說法有矛盾
聶利觀察到蜜蜂的翅沒有扇動,仍然“嗡嗡”叫個不停,與書本的說法有矛盾

(2)你認為她做實驗④和⑤前作出的假設是:
蜜蜂是靠小黑點發(fā)聲的.
蜜蜂是靠小黑點發(fā)聲的.

(3)聶利在探究實驗中運用了什么方法?
觀察法、對照實驗法等方法
觀察法、對照實驗法等方法

(4)將發(fā)現寫成論文并發(fā)表,其作用是什么?
進行表達和交流
進行表達和交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2015屆福建建甌二中初二上期期末質量檢測生物卷(解析版) 題型:探究題

下面的文字是《人民日報》20131221日在第五版中的一篇報道:請閱讀后回答后面的問題:

12歲的聶利是湖北省監(jiān)利縣黃歇口鎮(zhèn)中心小學六年級的學生。2011年秋天,她從《小學自然學習輔導》一書中得知,蜜蜂、蒼蠅、蚊子等昆蟲沒有發(fā)聲器官,它們在飛行時不斷高速煽動翅膀,使空氣振動,這樣就產生了嗡嗡嗡的聲音。

2012年春天,聶利到一個養(yǎng)蜂場去玩,發(fā)現許多蜜蜂聚集在蜂箱上,翅膀沒有動,仍然嗡嗡叫個不停,于是她對教材和科普讀物產生了懷疑,并開始對蜜蜂發(fā)聲進行實驗。她先把蜜蜂的雙翅用膠水黏在木板上,蜜蜂仍然發(fā)出聲音。她又剪去蜜蜂的雙翅,也能聽到蜜蜂的叫聲。為了找到蜜蜂的發(fā)聲器官,她把蜜蜂黏在木板上,用放大鏡仔細查找,觀察了一個多月,終于在蜜蜂雙翅的根部發(fā)現了兩粒比油菜籽還小的黑點,當蜜蜂發(fā)出嗡嗡聲時,黑點上下鼓動。她用大頭針捅破小黑點,蜜蜂就不會發(fā)聲了。她又抓了一些蜜蜂,不損傷它們的雙翅,只刺破小黑點,放在蚊帳里,蜜蜂飛來飛去,再也沒有聲音了。

聶利撰寫的科學論文《蜜蜂并不是靠翅膀振動發(fā)聲》一文榮獲第十八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大賽優(yōu)秀科技項目銀獎和高士其科普專項獎。問:

1)聶利同學用的是什么研究方法? ______________

2)聶利同學的假設分為兩個階段,第二階段(劃橫線處)的假設是什么?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2009-2010學年廣東省中山市八年級(上)期末生物模擬試卷(五)(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資料分析:小學生的大發(fā)現
2001年,聶利從《小學自然學習輔導》和《十萬個為什么》中得知,蜜蜂等昆蟲沒有發(fā)音器官,只是靠飛行時翅膀高速振動產生“嗡嗡”的聲音.
2002年春天,聶利到一個養(yǎng)蜂場去玩,發(fā)現許多蜜蜂聚集在蜂箱上,翅沒有扇動,仍然“嗡嗡”叫個不停,于是她對書本的說法產生了質疑,并開始了探究.①她把蜜蜂的翅用膠水粘在木板上,蜜蜂仍然發(fā)出聲音.②她剪去蜜蜂的翅,也能聽到蜜蜂的叫聲.兩種方法交替進行了42次,試驗結果表明:蜜蜂不振動翅也能發(fā)出聲音.為了進一步探究蜜蜂的發(fā)音,③她把蜜蜂粘在木板上,用放大鏡仔細尋找,觀察了一個多月,終于在蜜蜂的翅根旁發(fā)現兩粒比油菜籽還小的黑點,蜜蜂叫時,黑點上下鼓動.④她用大頭針刺破小黑點,蜜蜂就不發(fā)聲了.⑤她又找來一些蜜蜂,不損傷它們的翅,只刺破小黑點,放在蚊帳里,蜜蜂飛來飛去,再也沒有聲音.這兩項試驗她反復做了10次,結果都一樣.她將這一發(fā)現寫成論文,認為蜜蜂的發(fā)音器官就是這兩個小黑點,它有專門的發(fā)音器官.
2003年8月中旬,在蘭州舉行的第18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chuàng)新大賽上,12歲的聶利撰寫的科學論文《蜜蜂并不是靠翅振動發(fā)聲的》榮獲大賽銀獎和高士其科普專項獎.
分析上述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1)聶利是如何發(fā)現問題的?______.
(2)你認為她做實驗④和⑤前作出的假設是:______.
(3)聶利在探究實驗中運用了什么方法?______.
(4)將發(fā)現寫成論文并發(fā)表,其作用是什么?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