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如圖所示,材質均勻的弧形軌道固定在豎直平面,將小球置于軌道的頂端A點,小球具有的機械能為100J.讓小球從A點由靜止開始滾動,到右側所能達到的最高位置B點時,具有的機械能為80J,隨即小球向左側滾動,當滾動到左側所能達到的最高位置時,它具有的機械能可能是(不計空氣阻力)( )
A.80J B.75J C.70J D.60J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下面短文,并回答問題:
在測定大氣壓的實驗中,因缺少大量程的彈簧測力計,小明設計并進行了如下的實驗(如圖所示)。①將蘸水的塑料掛鉤吸盤按壓在光滑水平的玻璃板上,擠出塑料吸盤內的空氣,測出吸盤的直徑為d;
②將裝有適量細砂的小桶輕輕地掛在吸盤的塑料掛鉤上;
③用小勺輕輕地向小桶內加沙,直到塑料吸盤剛好脫離玻璃板,用天平測出這時小桶和沙的質量為m
請完成下列問題:
(1)吸盤脫離玻璃板時,若不計塑料掛鉤的質量,空氣對塑料吸盤的壓力大小是:___________,測得大氣壓數(shù)值的表達式是:p =_______________。
(2)實驗中誤差產(chǎn)生的主要原因是(寫出一條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請仔細閱讀材料,根據(jù)材料提供的信息回答問題: 小文借助速度傳感器和其他儀器,進行“探究影響動能大小的因素”的實驗.測量小車在水平面上運動的初速度和滑行的距離,數(shù)據(jù)如下表所示(小車的質量為0.1kg).
實驗中,小車在水平面上運動一段距離后停止運動,這是由于克服摩擦力做功時消耗了小車的動能,且克服摩擦力做功的多少就等于減少的動能.
實驗次數(shù) | 1 | 2 | 3 | 4 |
小車初速度 v/cms﹣1 | 8 | 16 | 24 | 32 |
小車滑行的距離s/cm | 10 | 40 | 90 | 160 |
(1)該實驗過程中,小車在平面上運動的初速度是通過改變(選填“高度”或“質量”)來實現(xiàn)的.
(2)小車在最高時具有的機械能是以能的形式存在的,在水平面上運動的過程中,減少的動能轉化為能.
(3)分析表中實驗數(shù)據(jù)得出:小車的動能與速度的關系是:;當小車的初速度20cm/s時,小車在水平面滑行的距離為m.
(4)小明同學發(fā)現(xiàn),在小文實驗的基礎上,只要再用彈簧測力計測出一個物理量,就能推算出每次小車到達水平面時的動能大。 ①所需測量的物理量(寫出名稱及字母符號):;
②測量物理量的方法: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甲,工人用水平推力F沿直線向前推動水平地面上的木箱,推力F隨時間t的變化情況如圖乙,木箱前進的速度v的大小隨時間t的變化如圖丙,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0﹣1s內,木箱受到的合力不為零 B. 0﹣1s和5﹣6s內,木箱所受摩擦力大小相等
C. 3﹣5s內,木箱運動的路程為5m D. 1﹣3s和3﹣5s內,木箱所受摩擦力大小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小球從高處下落到豎直放置的輕彈簧上并壓縮彈簧.從小球接觸彈簧到將彈簧壓縮到最短的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小球的速度逐漸變小 B. 小球的機械能保持不變
C. 小球所受的合力先變小后變大 D. 小球所受的彈力先變大后變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電源電壓保持不變,閉合開關S后,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動時,電流表A的示數(shù)將 , 電壓表V的示數(shù)將 . (選填“變大”“變小”“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的四幅圖中描述及相關作圖正確的是( 。
A. 投出去的籃球所受的力
B. 通過凸透鏡的光線
C. 生活用電插座、開關與燈的連接電路
D. 電流與磁感應線的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為發(fā)展“低碳”經(jīng)濟,很多地區(qū)采用風力發(fā)電.風能屬于能源(選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若風力發(fā)電機一天發(fā)電7.2×109J,這相當于完全燃燒kg的煤放出的熱量.(煤的熱值為3×107J/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甲,容器中裝有一定量的液體,放在水平桌面上,則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力F,壓強P,容器對桌面的壓力F1 , 壓強P1;現(xiàn)在把它倒過來放置,則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力F′;壓強P′和容器對桌面的壓力F2、壓強P2變化關系正確的是( )
A. F>F′P<P′; F1=F2 P1<P2 B. F>F′P>P′; F1=F2 P1=P2
C. F=F′P<P′F1>F2 P1=P2 D. F<F′P>P′; F1<F2 P1>P2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