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計人凡七: 四. 一. 一. 一.[小題4].問題探究(1)本文描寫在一個桃核上雕刻的人物風(fēng)景.說明順序井然.雜而不亂.條理清晰.主體部分是按照由 至 .由 至 .由中心至邊緣的空間順序說明的.(2)文章開頭交代“季弟獲桃墜一枚.長五分許.橫廣四分. 有什么作用?[小題5].比較閱讀本文與相比較有什么相似之處與不同之處?答出任意兩點即可相似之處: 不同之處:">
(一)閱讀文言文(說明文)《核工記》,回答10——14題(14分)
核工記(宋起鳳)
  季弟獲桃墜一枚,長五分許,橫廣四分。
  全核向背皆山。山坳插一城,雉歷歷可數(shù)。城巔具層樓,樓門洞敞。中有人,類司更卒,執(zhí)桴鼓,若寒凍不勝者。
  枕山麓一寺,老松隱蔽三章。松下鑿雙戶,可開闔。戶內(nèi)一僧,側(cè)首傾聽;戶虛掩,如應(yīng)門;洞開,如延納狀——左右度之無不宜。松外東來一衲,負(fù)卷帙踉蹌行,若為佛事夜歸者。對林一小陀,似聞足音仆仆前。
  核側(cè)出浮屠七級,距灘半黍。近灘維一小舟。篷窗短舷間,有客憑幾假寐,形若漸寤然。舟尾一小童,擁爐噓火蓋供客茗飲。艤舟處當(dāng)寺陰,高阜鐘閣踞焉。叩鐘者貌爽爽自得,睡足馀興乃爾。
  山頂月晦半規(guī),雜疏星數(shù)點。下則波紋漲起,作潮來候。
  取詩“                                   ”之句。
  計人凡七:僧四,客一,童一,卒一。宮室器具凡九:城一,樓一,招提一,浮屠一,舟一,閣一,爐灶一,鐘鼓各一。景凡七:山、水、林木、灘石四,星、月、燈火三。而人事如傳更,報曉,候門,夜歸,隱幾,煎茶,統(tǒng)為六,各殊致殊意,且并其愁苦、寒懼、凝思諸態(tài),俱一一肖之。
語云:“納須彌于芥子!贝^是歟!
補充注釋
(1)雉(zhì):城墻垛子。 (2)司更卒:更夫。司,管理。 (3)桴(fú):鼓槌。      
(4)章:棵。(5)應(yīng)門:應(yīng)聲開門。(6)延納:邀請(人)進(jìn)門。(7)浮屠:寶塔。(8)艤:攏船靠岸。(9)招提:寺。本義是四方,僧為四方僧,住處為招提僧坊。 (10)須彌:佛經(jīng)里的高山。
【小題1】、詞語解釋(2分)
(1)長五分(    )          (2)山坳插一城,雉歷歷可數(shù)。(    )
(3)近灘一小舟。(   )       (4)謂是歟。    )
【小題2】、句子翻譯(2分)
(1)中有人,類司更卒,執(zhí)桴鼓,若寒凍不勝者。
                                                                                 
(2)篷窗短舷間,有客憑幾假寐,形若漸寤然。
                                                                                    
【小題3】、文章理解(4分)
(1)這篇文章所記桃核工藝品的微雕世界是一首七言唐詩的意境的再現(xiàn),你知道是哪一首詩嗎?請在橫線上填寫詩句、作者以及詩歌題目。     
取詩“                ,              ”之句。      《           》(2分)
(2)計人凡七:   四,   一,   一,   一。(填寫人物身份) (2分)
【小題4】、問題探究(4分)
(1)本文描寫在一個桃核上雕刻的人物風(fēng)景,說明順序井然,雜而不亂,條理清晰,主體部分是按照由       、由       、由中心至邊緣的空間順序說明的。(2分)
(2)文章開頭交代“季弟獲桃墜一枚,長五分許,橫廣四分。”有什么作用?(2分)
【小題5】、比較閱讀(2分)
本文與《核舟記》相比較有什么相似之處與不同之處?答出任意兩點即可(2分)
相似之處:                                                                               
不同之處:                                                                               

【小題1】(1)左右 (2)清楚、分明 (3)用繩栓著  (4)恐怕,大概 
【小題1】(1)其中有人,像是打更的更夫,拿著鼓槌打鼓,好像不能忍受這寒冷的天氣一樣。(2)在篷窗短船之間,有一個船客靠著茶幾在休憩,樣子好像快要睡醒了。
【小題1】
(1)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張繼《楓橋夜泊》(2)僧、客、童、卒
【小題1】(1)由上至下,由內(nèi)及外。
(2)、桃墜形體之小與雕刻人、物、景、人事之多形成強烈對比,突出“奇巧”。桃墜“長五分許,橫廣四分”說明桃墜體積之小,顯示了桃墜工藝品的精巧。結(jié)尾“計人凡七:僧四,客一,童一……隱幾,煎茶,統(tǒng)為六。”眾多人、物、景、人事都是雕刻在 “長五分許,橫廣四分”的桃墜上,這種對比充分說明了桃墜的巧奪天工。
【小題1】相似處:(1)皆以物為說明對象,又兼有人事;(2)都采用了“總—分—總”的結(jié)構(gòu)模式;(3)主體部分采用空間順序介紹雕刻品,先整體后局部;(4)兩文都有觀察細(xì)致、說明生動的特點;(5)在客觀描述中不乏作者豐富的想像。
  不同處:說明對象有別:一為核舟,突出“蘇軾泛舟赤壁”的主題;一為桃墜,突出“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的意境。解析: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初中英語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敏求字次道,賜進(jìn)士及第,為館閣?。預(yù)蘇舜欽進(jìn)奏院會,出簽書菜慶軍判官。王堯臣修《唐書》,以敏求習(xí)唐事,奏為編修官。持祖母喪.詔令居家修書。卒喪,同知太常禮院。
石中立薨,子繼死,無他子。其孫祖仁疑所服,下禮官議。敏求謂宜為服三年,當(dāng)解官,斬衰。同僚援據(jù)不一,判寺宋祁是其議,遂定為令。加集賢校理。從宋庠辟,通判西京。為群牧度支判官。墜馬傷足,出知亳州。治平中,召為仁宗實錄檢討官,同修起居注、知制誥、判大常寺。
英宗在殯,有言宗室服疏者可嫁娶,敏求以為大行未發(fā)引,不可。逾年,又有言者。敏求言宗室義服,服降而練,可嫁娶矣。坐前后議異,貶秩知絳州。王珪、范鎮(zhèn)乞留之,使成實錄。神宗曰:“典禮,國之所重,而誤謬如是,安得無責(zé)!比幻羟笞h初不誤,曾公亮惡禮院劉瑾附敏求為說,故因是去之。是歲,即詔還。
徐國公主以夫兄為侄奏官,敏求疏其亂天倫,執(zhí)正之。王安石惡呂公著,誣其言韓琦欲因人心,如趙鞅興晉陽之甲,以逐君側(cè)之惡,出之潁州。敏求當(dāng)草制,安石諭旨使明著罪狀,敏求但言敷陳失實。安石怒白于帝,命陳升之改其語,敏求請解職,未聽。
會李定自秀州判官除御史,敏求封還詞頭,遂以本官右諫議大夫奉朝請。策試賢良方正,孔文仲對語切直,擢置優(yōu)等,安石愈怒,罷文仲。人為敏求懼,帝獨全護之,除史館修撰、集賢院學(xué)士。鄧潤甫為帝言:“比群臣多尚告訐,非國家之羌,宜登用敦厚之士,以變薄俗”乃加敏求龍?zhí)镩w直學(xué)士,命修《兩朝正史》,掌均國公箋奏。元豐二年,卒,年六十一。特贈禮部侍郎。 (《宋史·敏求列傳》有刪節(jié))
[注]①斬衰:喪服名,衰(cuī)通“縗”!拔宸敝凶钪氐膯史。用最粗的生麻布制成,斷處外露不緝邊,喪服上衣叫“衰”因稱“斬衰”。表示毫不修飾以盡哀痛,服期三年。古代,臣為君,男子及未嫁女為父,長房長孫為祖父,妻妾為夫,均服斬衰。②大行:指皇帝的葬禮。
【小題1】對下列句子中劃線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同僚援據(jù)不一,判寺宋祁其議是:贊同
B.集賢校理加:升任
C.曾公亮惡禮院劉瑾附敏求為說,故因是之去:離開
D.王安石惡呂公著,誣其言韓琦欲人心因:利用
【小題2】下列各組句子中,全部直接表現(xiàn)敏求剛正方直的一組是
①判寺宋祁是其議,遂定為令
②敏求疏其亂天倫,執(zhí)正之
③敏求當(dāng)草制,安石諭旨使明著罪狀,敏求但言敷陳失實
④安石怒白于帝,命陳升之改其語,敏求請解職
⑤策試賢良方正,孔文仲對語切直,擢置優(yōu)等
⑥乃加敏求龍圖閣直學(xué)士,命修《兩朝正史》,掌均國公箋奏
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⑤⑥D.②③④
【小題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敏求認(rèn)為石中立之孫石祖仁應(yīng)為石中立穿斬衰服喪三年。后來,敏求官職幾度升遷,應(yīng)宋庠的請求,先后擔(dān)任西京通判、群牧度支判官、亳州知府、仁宗實錄檢討宮等職務(wù)。
B.敏求在宋英宗死后較疏遠(yuǎn)的皇族成員什么叫候可以婚嫁這個問題,看法前后不一,因而被降為絳州知府。但同年就被召回京。
C.王安石因不喜歡呂公著而想誣陷呂公著,并傳旨讓敏求在詔書中說明呂公著的罪狀,敏求認(rèn)為不妥而沒有照做,之后想辭官,但皇帝并末批準(zhǔn)。
D.敏求在主持賢良方正的考試時,因為孔文仲對答時語言剛正不阿,所以把他放在優(yōu)等的位置上,卻因此又觸怒了王安石。在人們?yōu)槊羟蟮奶幘硴?dān)憂時.皇帝卻保全了他。
【小題4】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典禮,國之所重,而誤謬如是,安得無責(zé)。(5分)
(2)比群臣多尚告訐,非國家之美,宜登用敦厚之士,以變薄俗。(5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英語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桓公問治民于管子。管子對曰:“凡牧民者,必知其疾,而憂之以德,勿懼以罪,勿止以力。慎此四者,足以治民也! 桓公曰:“善,勿已,如是又何以行之?” 管仲對曰:“質(zhì)信極忠,嚴(yán)以有禮,慎此四者,所以行之也!被腹唬骸罢埪勂湔f!惫苤賹υ唬骸靶乓舱撸裥胖;忠也者,民懷之;嚴(yán)也者,民畏之;禮也者,民美之。語曰,澤命不渝,信也;非其所欲,勿施于人,仁也;堅中外正,嚴(yán)也;質(zhì)信以讓,禮也!被腹唬骸吧圃!”
桓公又問曰:“寡人欲修政以干時于天下,其可乎?”管子對曰:“可。”公曰:“安始而可?”管子對曰:“始于愛民!惫唬骸皭勖裰滥魏?”管子對曰:“公修公族,家修家族,使相連以事,相及以祿,則民相親矣。放舊罪,修舊宗,立無后,則民殖矣。省刑罰,薄賦斂,則民富矣。鄉(xiāng)建賢士,使教于國,則民有禮矣。出令不改,則民正矣。此愛民之道也。”
桓公在位,管仲、隰朋見。立有間,有二鴻飛而過之;腹珖@曰:“仲父,今彼鴻鵠有時而南,有時而北,有時而往,有時而來,四方無遠(yuǎn),所欲至而至焉,非唯有羽翼之故,是以能通其意于天下乎?”管仲、隰朋不對。桓公曰:“二子何故不對?”管子對曰:“君有霸王之心,而夷吾非霸王之臣也,是以不敢對。”桓公曰:“仲父胡為然?盍不當(dāng)言,寡人其有鄉(xiāng)乎?寡人之有仲父也,猶飛鴻之有羽翼也,若濟大水有舟楫也,仲父不一言教寡人,寡人之有耳將安聞道而得度哉?”管子對曰:“君若將欲霸王舉大事乎?則必從其本事矣。”桓公變躬遷席,拱手而問曰:“敢問何謂其本?”管子對曰:“齊國百姓,公之本也。人甚憂饑,而稅斂重;人甚懼死,而刑政險;人甚傷勞,而上舉事不時。公輕其稅斂則人不憂饑;緩其刑政則人不懼死;舉事以時,則人不傷勞!被腹唬骸肮讶寺勚俑钢源巳,聞命矣,不敢擅也,將薦之先君。”于是令百官有司,削方墨筆。明日,皆朝于太廟之門朝,定令于百吏。使稅者百一鐘,孤幼不刑,澤梁時縱,關(guān)譏而不征,市書而不賦,近者示之以忠信,遠(yuǎn)者示之以禮義。行此數(shù)年,而民歸之如流水。
(節(jié)選自《管子》,《四部叢刊》本,有刪改)
【注】①管子:名仲,字夷吾,齊國國相。②干時:謀求定時會盟諸侯。
【小題1】對下列句子中劃線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勿。如是,又何以行之 已:停止
B.澤命不,信也 渝:堅持
C.公公族,家修家族 修:治理
D.若大水有舟楫也濟:渡過
【小題2】下列各組句子中,劃線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是以能通其意天下乎 故燕王欲結(jié)
B.拱手問曰 朝濟夕設(shè)版焉
C.緩其刑政人不懼死 三人行必有我?guī)?/td>
D.寡人聞仲父言此三者孔子云:何陋
【小題3】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解析,下列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信”“仁”“嚴(yán)”“禮”是為政的重要原則,也就是國君要對百姓講究信用,施行仁愛,嚴(yán)肅法紀(jì),提倡禮儀。
B.齊桓公想通過修明政事,提高齊國的政治地位,達(dá)到會盟諸侯的目的,因此他希望得到管仲的認(rèn)可和輔佐。
C.對于桓公稱霸天下的想法,管仲采取以退為進(jìn)的策略,明確表達(dá)了反對意見,并表明了自己的政治主張。
D.齊桓公有抱負(fù),能納諫,接受了管仲的民本思想,并采取相應(yīng)的措施,得到了四方百姓的擁護。
【小題4】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加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7分)
(1) 勿懼以罪,勿止以力。(2分)
(2) 出令不改,則民正矣。(2分)
(3) 君若將欲霸王、舉大事乎?則必從其本事矣。(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英語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的文言短文,完成小題。
朱修之,字恭祖,義興平氏人也。曾祖燾,晉平西將軍。祖序,豫州刺史。父諶,益州刺史。修之自州主簿遷司徒從事中郎,文帝謂曰:“卿曾祖昔為王導(dǎo)丞相中郎,卿今又為王弘中郎,可謂不忝爾祖矣!焙箅S彥之北伐。彥之自河南回,留修之戍滑臺,為虜所圍,數(shù)月糧盡,將士熏鼠食之,遂陷于虜。
拓跋燾嘉其守節(jié),以為侍中,妻以宗室女。修之潛謀南歸,妻疑之,每流涕問其意,修之深嘉其義,竟不告也。后鮮卑馮弘稱燕王,拓跋燾伐之,修之與邢懷明并從。又有徐卓者,復(fù)欲率南人竊發(fā),事泄被誅。修之、懷明懼,奔馮弘,弘不禮。留一年,會宋使傳詔至,修之名位素顯,傳詔見即拜之。彼國敬傳詔,謂為“天子邊人”,見其致敬于修之,乃始加禮。時魏屢伐弘,或說弘遣修之歸求救,遂遣之。
元嘉九年,至京邑,以為黃門侍郎,累遷江夏內(nèi)史。雍州刺史劉道產(chǎn)卒,群蠻大動,修之為征西司馬討蠻,失利。孝武初,為寧蠻校尉、雍州刺史,加都督。修之在政寬簡,士眾悅附。及荊州刺史南郡王義宣反,檄修之舉兵;修之偽與之同,而遣使陳誠于帝。帝嘉之,以為荊州刺史。義宣聞修之不與己同,乃以魯秀為雍州刺史,擊襄陽。修之命斷馬鞍山道,秀不得前,乃退。及義宣敗于梁山,單舟南走,修之率眾南定遺寇。時竺超民執(zhí)義宣,修之至,乃殺之,以功封南昌縣侯。
修之治身清約,凡所贈貺,一無所受。有餉,或受之,而旋與佐吏分之,終不入己,唯以撫納群蠻為務(wù)。征為左民尚書,轉(zhuǎn)領(lǐng)軍將軍。去鎮(zhèn),秋毫不犯,計在州然油及牛馬谷草,以私錢十六萬償之。然性儉克少恩情,姊在鄉(xiāng)里,饑寒不立,修之未嘗供贍。嘗往視姊,姊欲激之,為設(shè)菜羹粗飯,修之曰:“此乃貧家好食。”致飽而去。  
(節(jié)選自《宋書·朱修之傳》,有刪改)
【小題1】對下列句子中劃線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可謂不爾祖矣忝:辱沒
B.以宗室女妻:(把女兒)嫁給(某人為妻子)
C.宋使傳詔至   會:恰好
D.時竺超民執(zhí)義宣執(zhí):掌管
【小題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現(xiàn)朱修之能“守節(jié)”的一組是(    )
①修之潛謀南歸      ②修之自州主簿遷司徒從事中郎
③而遣使陳誠于帝      ④復(fù)欲率南人竊發(fā)
⑤凡所贈貺,一無所受    ⑥修之率眾南定遺寇
A.①③⑥B.①②⑤C.②④⑥D.③④⑤
【小題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朱修之和他的曾祖父、祖父、父親一樣,都擔(dān)任不小的官職。后來跟隨彥之北伐,在留守滑臺的時候,被敵人圍困,雖堅持?jǐn)?shù)月,但最終被俘。
B.雖然拓跋燾很賞識他,但朱修之畢竟是南方人而時時想著回去。后來在隨拓跋燾討伐馮弘時,終于找機會逃走,最終在傳詔的幫助下回到了宋國。
C.在平定義宣的叛亂中,朱修之先是假裝同意和義宣一起叛亂,然后又?jǐn)嗔唆斝愕倪M(jìn)攻道路,讓他無功而返,最終殺了義宣。
D.朱修之雖然非常節(jié)約,但對生活貧困的姐姐顯得薄情少恩。他看望姐姐時,姐姐準(zhǔn)備了很差的飯菜來激他,但他并沒有為之所動。
【小題4】翻譯文言閱讀材料中劃線的句子。
(1)修之潛謀南歸,妻疑之,每流涕問其意,修之深嘉其義,竟不告也。(4分)
(2)有餉,或受之,而旋與佐吏分之,終不入己,唯以撫納群蠻為務(wù)(4分)
【小題5】用斜線(/)給下面的文言文斷句(3分)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舉事亦然,為其后可復(fù)者也,則事寡敗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英語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求諫
吳兢
太宗威容儼肅,百僚進(jìn)見者,皆失其舉措。太宗知其若此,每見人奏事,必假顏色,冀聞諫諍,知政教得失。貞觀初,嘗謂公卿曰:“人欲自照,必須明鏡;主欲知過,必藉忠臣。主若自賢,臣不匡正,欲不危敗,豈可得乎?故君失其國,臣亦不能獨全其家。至于隋煬帝暴虐,臣下鉗口,卒令不聞其過,遂至滅亡,虞世基等,尋亦誅死。前事不遠(yuǎn),公等每看事有不利于人,必須極言規(guī)諫!
貞觀元年,太宗謂侍臣曰:“正主任邪臣,不能致理;正臣事邪主,亦不能致理。惟君臣相遇,有同魚水,則海內(nèi)可安。朕雖不明,幸諸公數(shù)相匡救,冀憑直言鯁議,致天下太平。”諫議大夫王珪對曰:“臣聞,木從繩則正,后從諫則圣。是故古者圣主必有爭臣七人,言而不用,則相繼以死。陛下開圣慮,納芻蕘,愚臣處不諱之朝,實愿罄其狂瞽。”太宗稱善,詔令自是宰相入內(nèi)平章國計,必使諫官隨入,預(yù)聞?wù)。有所開說,必虛己納之。
貞觀五年,太宗謂房玄齡等曰:“自古帝王多任情喜怒,喜則濫賞無功,怒則濫殺無罪。是以天下喪亂,莫不由此。朕今夙夜未嘗不以此為心,恒欲公等盡情極諫。公等亦須受人諫語,豈得以人言不同己意,便即護短不納?若不能受諫,安能諫人?”
貞觀八年,太宗謂侍臣曰:“朕每閑居靜坐,則自內(nèi)省,恒恐上不稱天心,下為百姓所怨。但思正人匡諫,欲令耳目外通,下無怨滯。又比見人來奏事者,多有怖懾,言語致失次第。尋常奏事,情猶如此,況欲諫諍,必當(dāng)畏犯逆鱗。所以每有諫者,縱不合朕心,朕亦不以為忤。若即嗔責(zé),深恐人懷戰(zhàn)懼,豈肯更言!”
貞觀十六年,太宗謂房玄齡等曰:“自知者明,信為難矣。如屬文之士,伎巧之徒,皆自謂己長,他人不及。若名工文匠,商略詆訶,蕪詞拙跡,于是乃見。由是言之,人君須得匡諫之臣,舉其愆過。一日萬機,一人聽斷,雖復(fù)憂勞,安能盡善?常念魏征隨事諫正,多主朕失,如明鏡鑒形,美惡必見。”因舉觴賜玄齡等數(shù)人勖之。   (《貞觀政要》)
【小題1】對下列句子中劃線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因舉觴賜玄齡等數(shù)人之。 勖:勉勵
B.亦誅死尋:不久
C.如屬文之士屬文:叮囑寫文章
D.言語致失次第次第:(言語的)順序、先后
【小題2】下列各句中,劃線詞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
A.皆失舉措若是,孰能御之
B.愚臣處不諱朝師道不傳也久矣
C.言不用臣誠恐見欺于王負(fù)趙
D.又比見人來奏事乃使從衣褐
【小題3】下列各項,均能表現(xiàn)唐太宗“廣開言路,虛心納諫”的一項是( )
①公等每看事有不利于人,必須極言規(guī)諫
②詔令自是宰相入內(nèi)平章國計,必使諫官隨人,預(yù)聞?wù)?br />③公等亦受人諫語,豈得以人言不同己意,便即護短不納
④所以每有諫者,縱不合朕心,朕亦不以為忤
⑤木從繩則正,后從諫則圣
A.① ② ④B.② ③ ④C.① ③ ⑤D.① ② ⑤
【小題4】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2分)
(1)朕雖不明,幸諸公數(shù)相匡救,冀憑直言鯁議,致天下太平。(4分)
(2)所以每有諫者,縱不合朕心,朕亦不以為忤。(4分)
(3)常念魏征隨事諫正,多中朕失,如明鏡鑒形,美惡必見。 (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英語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陳禾,字秀實,明州鄞縣人。元符三年進(jìn)士。累遷辟雍①博士、監(jiān)察御史、殿中侍御史。
天下久平,武備寬弛,東南尤甚。禾請增戍、繕城壁,以戒不虞;蛑笧樯,格不下。其后盜起,人服其先見。
遷左正言,俄除給事中。時童貫權(quán)益張,與黃經(jīng)臣胥用事,御史中丞盧航表里為奸,搢紳側(cè)目。禾曰:“此國家安危之本也。吾位言責(zé),此而不言,一遷給舍,則非其職矣。”未拜命,首抗疏劾貫。復(fù)劾經(jīng)臣:“怙寵弄權(quán),夸炫朝列。每云詔令皆出其手,言上將用某人,舉某事,已而詔下,悉如其言。夫發(fā)號施令,國之重事,黜幽陟明,天子大權(quán),奈何使宦寺②得與?臣之所憂,不獨經(jīng)臣,此途一開,類進(jìn)者眾,國家之禍,有不可遏,愿亟竄之遠(yuǎn)方!
論奏未終,上拂衣起。禾引上衣,請畢其說。衣裾落,上曰:“正言碎朕衣矣!焙萄裕骸氨菹虏幌橐,臣豈惜碎首以報陛下?此曹今日受富貴之利,陛下他日受危亡之禍!毖杂,上變色曰:“卿能如此,朕復(fù)何憂?”內(nèi)侍請上易衣,上卻之曰:“留以旌直臣!币钊,貫等相率前訴,謂國家極治,安得此不詳語。盧航奏禾狂妄,謫信州監(jiān)酒。遇赦,得自便還里。
初,陳瓘歸自嶺外,居于鄞,與禾相好,遣其子正匯從學(xué)。后正匯告蔡京罪,執(zhí)詣闕,瓘亦就逮。經(jīng)臣蒞其獄,檄禾取證,禾答以事有之,罪不敢逃。或謂其失對,禾曰:“禍福死生,命也,豈可以死易不義耶?愿得分賢者罪!彼熳忺h停官。
遇赦,復(fù)起知廣德軍,移知和州。尋遭內(nèi)艱,服除,知秀州。王黼新得政,禾曰:“安能出黼門下?”力辭,改汝州。辭益堅,曰:“寧餓死!表肼劧曋。禾兄秉時為壽春府教授,禾侍兄官居。適童貫領(lǐng)兵道府下,謁不得入,饋之不受。貫怒,歸而譖之。上曰:“此人素如此,汝不能容邪?”久之,知舒州,命下而卒,贈中大夫,謚文介。
(節(jié)選自《宋史·陳禾傳》)
【注】①辟雍:太學(xué)名。  ②宦寺:宦官。
【小題1】對下列句子中劃線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禾請增戍、繕城壁,以戒不 虞:預(yù)料
B.此今日受富貴之利曹:一類人
C.安得此不語 詳:詳細(xì)
D.黼聞而之銜:懷恨
【小題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現(xiàn)陳禾剛強正直的一組是
①其后盜起,人服其先見  ②未拜命,首抗疏劾貫
③論奏未終,上拂衣起    ④檄禾取證,禾答以事有之,罪不敢逃
⑤辭益堅,曰:“寧餓死!  ⑥尋遭內(nèi)艱,服除,知秀州
A.①②④B.②④⑤
C.①③⑥D.③⑤⑥
【小題3】下列對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陳禾從長久太平的局面中看出潛藏的危機,針對當(dāng)時軍備松弛,東南一帶尤其嚴(yán)重的情況,他上奏請求采取措施,起初不為人理解,后來事實證明他有先見之明。
B.其他官員對童貫等人的行為不敢指責(zé),陳禾卻大膽彈劾。他認(rèn)為自己所處職位有進(jìn)言的責(zé)任,這時候不進(jìn)言勸諫,一旦調(diào)任給事中,進(jìn)諫就不是自己的本職了。
C.陳禾冒死進(jìn)諫,拉破了皇帝的衣服,迫使皇帝表面上贊同其意見。然而陳禾激怒了皇帝,以致第二天當(dāng)童貫、盧航等人詆毀他時,皇帝就趁勢將他貶謫到外地
D.陳禾遇赦,被起用掌管廣德軍,調(diào)任和州知州。不久遇上母親去世,服喪結(jié)束,擔(dān)任秀州知州。
【小題4】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夫發(fā)號施令,國之重事,黜幽陟明,天子大權(quán),奈何使宦寺得與?(5分)
(2)適童貫領(lǐng)兵道府下,謁不得入,饋之不受。貫怒,歸而譖之。(5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