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下列材料,讀圖回答問題。
材料一:
    挪威政府宣布在北極地區(qū)建造“末日糧倉”,又稱為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位置見上左圖。它將保存全球已知的所有農作物種子,目的是為了在地球遭遇了核子戰(zhàn)爭、自然災害或氣候變化等災難時,劫后余生的人類還能重新播種,保證世界農作物的多樣性,被喻為“諾亞方舟”。種子庫于2008年2月26日正式竣工并啟用。其簡圖見上右圖。
材料二:
    2007年8月2日,俄羅斯北極科考隊出動深海潛水器,在北極點下潛至4000多米深的海底,安插鈦合金制造的俄羅斯國旗,并宣布主權。此行引起了周圍國家對北冰洋的爭奪戰(zhàn)。
(1)圖中①為_______________(洋流),②為_______________(洋流),1月B處受________________
    (氣壓)控制,D處盛行____________風。
(2)在“末日糧倉”里儲藏的種子來自世界各地,其中;糧食作物的種子可能有來自C處的主要糧食作
    物____________,E處的_________等,“末日糧倉”選址在此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兩點)
(3)2008年奧運火炬在境外傳遞時,有一站是從法國巴黎至美國舊金山,請描述此過程中”飛機飛行方
    向的變化特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結合材料二,聯(lián)系所學知識,簡述北冰洋爭奪戰(zhàn)蘊含的地理意義。(至少兩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北大西洋暖流;北太平洋暖流;亞洲高壓(蒙古——西伯利亞高壓);東北
(2)玉米;水稻;①緯度高,氣溫低,有永久凍土層,即使斷電也能長時間維持低溫;②位于北冰洋中
    島嶼,遠離陸地及人類活動的影響
(3)兩點間近似直線,先向西北,再向西南
(4)①資源豐富,具有豐富的漁業(yè)資源,大陸架可能含有石油、天然氣等;②交通要道,是聯(lián)系太平洋
    和大西洋,亞洲與歐洲、美洲的便捷航線;③科研價值,北冰洋對全球氣候影響深遠。(任答兩點)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2-2013學年陜西省三原縣北城中學高二第五次月考地理試卷(帶解析) 題型:單選題

2009年3月28日,由WWF(世界自然基金會)發(fā)起的“地球一小時”(Earth Hour)活動在全球展開。全球上千個城市,在當?shù)貐^(qū)時20點30分至21點30分這一個小時里,依次熄滅電燈、關閉電源。讀下圖并結合材料,回答題。

【小題1】活動當天,按照20點30分來臨的順序,各城市依次熄滅電燈。圖中五城市熄滅電燈的順序是(   )

A.舊金山—惠靈頓—莫斯科—雅典—倫敦
B.倫敦—雅典—莫斯科—惠靈頓—舊金山
C.倫敦—舊金山—惠靈頓—莫斯科—雅典
D.惠靈頓—莫斯科—雅典—倫敦—舊金山
【小題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其中有四個城市位于東半球
B.倫敦與雅典的氣候特征一致
C.雅典和惠靈頓正午太陽高度年變化幅度相近
D.莫斯科與舊金山晝夜長短變化幅度一致
【小題3】該活動已經(jīng)開展了三年,目的是轉變民眾對于碳排放的態(tài)度,抑制全球性環(huán)境問題。其應對的主要全球性環(huán)境問題是(  )
A.臭氧層破壞B.全球變暖C.酸雨D.荒漠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2-2013學年安徽省無為縣四校高三聯(lián)考地理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讀以下兩幅景觀圖,回答題。

1.河道形成“井”字形,有河有街必有橋,因橋成市,因橋成街,橋橋相望,橋橋相連……橋下流水潺潺,兩岸院墻斑駁,一葉輕舟,徜徉在小河之上;聽一曲吳歌小調,與身著藍印花布的船娘聊聊家常,江南古鎮(zhèn)的獨特韻味悄悄流淌……結合材料和左圖,該景觀位于下列哪個地區(qū)

A.黃淮海平原       B.三江平原          C.成都平原         D.長江三角洲

2.上圖為“我國某地的景觀圖”。該圖所在省級行政區(qū)有我國最大的內流河,下列關于該河流特點的敘述正確的是

A.河網(wǎng)密集,支流少                      B.流域內降水季節(jié)變化大,導致流量季節(jié)變化大

C.其水文特征與尼羅河相似                D.徑流量年際變化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4屆陜西省高二第五次月考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2009年3月28日,由WWF(世界自然基金會)發(fā)起的“地球一小時”(Earth Hour)活動在全球展開。全球上千個城市,在當?shù)貐^(qū)時20點30分至21點30分這一個小時里,依次熄滅電燈、關閉電源。讀下圖并結合材料,回答題。

1.活動當天,按照20點30分來臨的順序,各城市依次熄滅電燈。圖中五城市熄滅電燈的順序是(   )

A.舊金山—惠靈頓—莫斯科—雅典—倫敦

B.倫敦—雅典—莫斯科—惠靈頓—舊金山

C.倫敦—舊金山—惠靈頓—莫斯科—雅典

D.惠靈頓—莫斯科—雅典—倫敦—舊金山

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其中有四個城市位于東半球

B.倫敦與雅典的氣候特征一致

C.雅典和惠靈頓正午太陽高度年變化幅度相近

D.莫斯科與舊金山晝夜長短變化幅度一致

3.該活動已經(jīng)開展了三年,目的是轉變民眾對于碳排放的態(tài)度,抑制全球性環(huán)境問題。其應對的主要全球性環(huán)境問題是(  )

A.臭氧層破壞       B.全球變暖          C.酸雨             D.荒漠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水是地理環(huán)境重要的組成部分,水量的多少及水的空間分布狀態(tài)對人類生產、生活具有重大的影響和作用。讀下面兩景觀圖,回答題。

7.河道形成“井”字形,有河有街必有橋,因橋成市,因橋成街,橋橋相望,橋橋相連……橋下流水潺潺,兩岸院墻斑駁,一葉輕舟,徜徉在小河之上;聽一曲吳歌小調,與身著藍印花布的船娘聊聊家常,江南古鎮(zhèn)的獨特韻味悄悄流淌……結合材料和左圖,該景觀位于下列哪個地區(qū)                                                                  

A.黃淮海平原                                                            B.三江平原

C.長江三角洲                                                            D.成都平原

8.右圖為“我國某地的景觀圖”。該圖所在省級行政區(qū)有我國最大的內流河,下列關于該河流特點的敘述正確的是

A.河網(wǎng)密集,支流少           B.流域內降水季節(jié)變化大,導致流量季節(jié)變化大

C.徑流量年際變化小             D.其水文特征與尼羅河相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2009年3月28日,由WWF(世界自然基金會)發(fā)起的“地球一小時”(Earth Hour)活動在全球展開。全球上千個城市,在當?shù)貐^(qū)時20點30分至21點30分這一個小時里,依次熄滅電燈、關閉電源。讀下圖并結合材料,回答題。

8.活動當天,按照20點30分來臨的順序,各城市依次熄滅電燈。圖中五城市熄滅電燈的順序是(    )

A.舊金山—惠靈頓—莫斯科—雅典—倫敦

B.倫敦—雅典—莫斯科—惠靈頓—舊金山

C.倫敦—舊金山—惠靈頓—莫斯科—雅典

D.惠靈頓—莫斯科—雅典—倫敦—舊金山

9.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其中有四個城市位于東半球

B.倫敦與雅典的氣候特征一致

C.雅典和惠靈頓正午太陽高度年變化幅度相近

D.莫斯科與舊金山晝夜長短變化幅度一致

10.該活動已經(jīng)開展了三年,目的是轉變民眾對于碳排放的態(tài)度,抑制全球性環(huán)境問題。其應對的主要全球性環(huán)境問題是(   )

A.臭氧層破壞   B.全球變暖 C.酸雨 D.荒漠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