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地理 > 題目詳情

自然環(huán)境為人類提供自然資源,同時產生自然災害。完成題。

1.下列對我國部分資源分布的描述,正確的是

①我國北方多煤和石油,南方多鐵礦和煤

②北方平原多、熱量少、水分少;南方平原少、熱量多、水分多

③西北干旱、多風沙、光照少;西南濕潤、緯度低、光照強

④青藏高原地勢高、氣溫低,草場資源和太陽能豐富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土地的數量和質量都成為影響人類生存和發(fā)展的重要因素的階段是

A.采獵文明階段                         B.農業(yè)文明階段

C.工業(yè)文明 階段                         D.現代文明階段

3.有關人類與自然資源關系的敘述,正確的是

①自然資源為工農業(yè)生產提供了原料和動力、谒亮魇、土地沙化、部分礦產資源枯竭等是由于人類不合理利用自然資源造成的、圩鳛榭梢圆粩嘌h(huán)的水資源,永遠能滿足人類的需要、軐τ诓豢筛沦Y源,今后應加以保護,爭取少利用或不利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4.下面有關洪水形成因素之間的關聯性描述,不正確的是

A.泥石流堵塞河道形成洪水

B.氣溫升高,冰雪大量融化形成洪水

C.地面坡度小,河道排水速度快,形成洪水

D.流域內植被覆蓋差,河流匯水速度快,形成洪水

 

【答案】

1.D

2.B

3.A

4.C

【解析】

試題分析:

1.我國北方多煤和石油,南方多有色金屬;西北干旱、多風沙、光照強;西南濕潤、緯度低、光照相對較弱。正確答案選D。

2.土地的數量和質量都成為影響人類生存和發(fā)展的重要因素的階段是農業(yè)文明階段。正確答案選B。

3.自然資源為工農業(yè)生產提供了原料和動力;水土流失、土地沙化、部分礦產資源枯竭等是由于人類不合理利用自然資源造成的;水資源屬于可再生資源,正常使用可循環(huán)使用,如污染嚴重,則會影響循環(huán)使用,C是錯誤的;對于不可更新資源,今后應加以保護,適度使用,D是錯誤的。正確答案選A。

4.地面坡度大,河道排水速度快,形成洪水。錯誤的是C。

考點:主要考查了我國資源的分布特點、土地資源與人類的關系、人類與自然資源關系、洪水形成因素。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要求學生熟練掌握我國資源的分布特點、土地資源與人類的關系、人類與自然資源關系、洪水形成因素。

考點17:自然資源與人類活動

結合實例,說明不同生產力條件下,自然資源的數量與質量對人類生存與發(fā)展的意義。

1.理解自然資源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物質基礎,并具有自然與社會的雙重屬性。

人類的生產和生活離不開自然環(huán)境,也離不開自然資源,自然資源是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的物質基礎。

自然資源的雙重屬性:

自然屬性----自然資源是自然環(huán)境的組成部分

社會屬性-----人類通過生產活動,把自然資源變成有價值的社會物質財富

2.以土地資源為例

①采獵文明階段

在人類社會早期,人類主要以狩獵動物和采集果實為生。這時土地數量的對于人類的影響不大,而土地的質量對人類的生存和發(fā)展影響較大。這一階段,人類主要是通過適應自然環(huán)境來求得生存,總體上對自然環(huán)境的作用與影響較小。

②農業(yè)文明階段

農業(yè)文明階段,是以種植和養(yǎng)殖為標志的。這時土地的質量和數量都成為影響人類生存和發(fā)展的重要因素。這一階段,人類主要依靠土地而生存,但人類不再是被動地適應自然環(huán)境,而是開始主動地改變和改造自然環(huán)境。

③工業(yè)文明階段

由于人口數量的快速增長,非農業(yè)用地的大幅度增加,土地所承受的壓力越來越大;、農藥的大量使用,使土壤污染越來越嚴重。土地的質量和數量,成為人類生存和發(fā)展的制約因素。

考點18:自然災害

結合實例,簡述自然災害(旱澇、臺風、寒潮、地震)發(fā)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1.了解自然災害的基本概念。

自然災害是指在自然界發(fā)生的,對人類生命和財產構成危害的事件。對人類影響較大的自然災害包括臺風、洪水、干旱、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嚴重影響 生產和生活的正常秩序,威脅人類的安全。

2.以某種自然災害為例,說明其發(fā)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并了解對該災害的監(jiān)測和防治措施。

以洪災為例

①洪災的形成原因

強降水、冰雪融化、冰凌阻塞河道;滑坡、泥石流阻塞河道;自然或人為原因導致的堤壩潰決;流域的匯水速度和河道的排水速度;人類不確當的經濟活動等。

②洪災的危害

直接損失:工業(yè)、農業(yè)的財產損失;人畜的傷亡;瘟疫和傳染病的暴發(fā)等

間接損失:水、電力、交通、能源等供應中斷;城鄉(xiāng)商業(yè)活動的停止;生活秩序混亂。

③洪災的防治措施

工程措施:興建水庫,退耕還湖,提高對洪水的調蓄能力;修筑堤壩;防止洪水漫溢;疏浚河道,加快排洪速度;開辟分洪區(qū),降低洪水水位等。

非工程措施:增強人們對災害問題的認識,提高人們防災減災的意識;嚴格控制濫砍亂伐,提高森林覆蓋率,減少水土流失等。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交通為人類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交往提供了必要條件。古今中外,人們都十分重視交通建設。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從公元前220年開始,(秦朝)建造了以咸陽為中心呈一巨大弧形向北面、東北、東面和東南輻射的一批稱為馳道的帝國道路。在漢代,隨著帝國的擴張,道路系統(tǒng)大為擴大。(摘編自《劍橋中國秦漢史》)

2009年5月2日,考古學家在宜賓縣考察了始建于秦朝的五尺道。自秦以來,該處就是由四川到云南的重要通道。專家認為這段約350米的道路保存完好,具備了申報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的條件。(據《華西都市報》2009年5月5日第12版)

(1)根據材料一,結合所學知識分子秦朝道路系統(tǒng)的修建在當時有何影響。分析材料中五尺道的歷史價值和申報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的有利條件。

材料二

“二呀那二郎山,哪怕你高萬丈,解放軍,鐵打的漢,下決心堅如鋼,要把那公路修到那西藏!……公路通了車,運大軍,守邊疆。開發(fā)那福源,人民那享安康。前藏和那后藏,真是呀好地方,無窮的寶藏沒開采,遍地是牛羊。森林草原那到處有,人民財富不讓侵略者他來搶。要鞏固國防,先建設邊疆,帳篷變高樓,黃山變牧場。”(《歌唱二郎山》)

(2)材料二是20世紀50年代起流行的歌頌康藏公路建設的歌詞。根據歌詞概括康藏公路發(fā)揮了那些積極作用。

材料三

(3)根據表概述1870—1910年世界航運業(yè)發(fā)展狀況。利用表提供的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圖中所呈現趨勢的原因。

材料四       

材料五

交通可以縮小時空距離。不同形式和層次的交通運輸網,使不同地域間相互交流、聯系,實現互補。今日世界交通運輸聯系不僅僅局限于一國之內,而且擴大到國與國之間、洲與洲之間。交通建設要受控于地理環(huán)境,亦深刻影響著地理環(huán)境。

   昆曼公路北起中國昆明,經西雙版納進入老撾,南止于泰國曼谷,長達1850千米,有“21世紀新絲綢之路”之稱。沿途復雜多樣的自然環(huán)境,顯著的地域差異鑄就了這條斑斕的彩帶。

(4)運用所學交通運輸網知識、地域差異地理知識,說明昆曼公路對四川經濟發(fā)展的促進作用。

(5)簡述昆曼公路穿越地區(qū)的自然環(huán)境特征。

(6)分析該區(qū)域不利自然條件對昆曼公路建設的影響,并列舉兩例修將該公路可能給沿線地區(qū)帶來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

材料六

    國民經濟各部門存在密切聯系。據測算,建設1公里高速公路要消耗鋼材500-1500噸、水泥4000-12000噸,平均消耗瀝青1900噸。新增100億元投資可帶動400億元的投資規(guī)模。在建設周期內每億元高速公路建設可創(chuàng)造就業(yè)崗位3900個。2009年,我國鐵路建設投資6000億元,消耗鋼材2000萬噸、水泥1.2億噸,可創(chuàng)造600萬個就業(yè)崗位,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可達1.5個百分點。

材料七

    交通運輸是制約西南地區(qū)經濟發(fā)展的主要因素。四川省針對其在西南地區(qū)的區(qū)位特點和省情,在建設西部經濟發(fā)展高地的過程中,著力打造貫通南北、連接東西、通江達海的西部綜合交通樞紐。2008年四川省境內新開工鐵路建設項目投資規(guī)模1087億元,開工建設高速公路項目總投資767億元。2009年四川省交通建設預計完成投資580億元。

(7)運用所學經濟常識,說明四川省打造西部綜合交通樞紐的經濟意義。

(8)運用普遍聯系的觀點,分析說明四川省打造西部綜合交通樞紐的正確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