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讀下圖,完成下面小題。

1我國荒漠化土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人類對土地不合理的開發(fā)利用,使植被受到破壞所致

B.人類發(fā)展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所致

C.是降水減少、蒸發(fā)加劇的結(jié)果

D.是氣候干旱、沙丘不斷向農(nóng)牧業(yè)地區(qū)推進的結(jié)果

2這些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我國的

A.華南、華東和華北地區(qū)B.西北、西南和東北地區(qū)

C.西北、東北和華北地區(qū)D.東北、華北和西南地區(qū)

【答案】

1A

2C

【解析】

試題考查荒漠化的成因和地區(qū)分布

1從“我國荒漠化土地成因構(gòu)成圖”中可看出,我國荒漠化成因中占比最大的是“濫墾、濫伐森林的結(jié)果”,可知我國荒漠化土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人類對土地不合理的開發(fā)利用,使植被受到破壞所致,A正確。

2我國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我國氣候較為干旱的西北、東北和華北地區(qū),C正確,ABD錯誤。故選C。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人工魚礁是一種人為的海底堆積物。在漁業(yè)資源不斷衰減的今天,這些人為在海中放置的堆積物成為大海的守護者。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下列漁場的形成與人工魚礁作用原理相似的是:

A.北海漁場B.北海道漁場C.秘魯漁場D.紐芬蘭漁場

2下列對于人工魚礁被稱為大海守護者的原因,解釋最全面的是:

A.可誘集魚類,形成漁場,以供人們捕獲B.為魚類等提供繁殖、生長、索餌和庇護的場所

C.上升流將海底營養(yǎng)豐富的海水帶了上來D.為魚群提供躲避風浪和天敵的藏身之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是西藏雅礱河谷地(29°N,91°E)的等高線地形(單位:米),讀圖完成下列問題。

1圖示地區(qū)的最大高差可能為

A. 1280 B. 1340 C. 1460 D. 1550

2圖示區(qū)域中

A. 圖中攔水壩的主要作用是發(fā)電

B. 流量具有明顯的季節(jié)變化和日變化

C. 當?shù)貍鹘y(tǒng)發(fā)居具有墻厚層高的特點

D. 河流流向大致是由北向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據(jù)長期地表觀測資料顯示,過去30年來的增溫已促使北極地區(qū)土溫升高1~3℃,永凍土隨之解凍,大量碳將以甲烷或二氧化碳形式進入大氣,成為加速氣候變化的重要誘因。研究人員推測,地球平均氣溫每升高1℃,永凍土就放出相當于煤、石油和天然氣4-6年釋放出的溫室氣體。與此同時,以猛犸象為代表的大型食草動物的殘體出露地表,有些動物殘體保存非常完整。猛犸象的身體結(jié)構(gòu)具有極強的御寒能力,它們生活在第四紀大冰期時亞歐大陸北部與北美大陸北部的寒冷地區(qū)。一些科學家認為,隨著氣候轉(zhuǎn)暖,最后一批西伯利亞猛犸象大約于公元前2000年滅絕。圖為北極地區(qū)示意圖。

(1)指出北極地區(qū)永凍土中釋放的碳的來源。

(2)指出永凍土中釋放的碳對氣溫的影響,并從大氣受熱過程度分析原因。

(3)分析氣候變暖對猛犸象滅絕的影響,為“氣候變酸猛犸象滅絕這一觀點找到科學依據(jù)。

(4)解釋猛犸象等大型動物殘體能長時間保存完整的自然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 2020年1月1日,當全世界部在歡慶新年時,澳大利亞首都堪培拉卻一直籠罩在特續(xù)林火引發(fā)的煙夜中。2019年9月以來,澳大利亞全國多地發(fā)生了近幾十年來最嚴重的山林大火,總過火面積達5.1萬平方公里。其中,新南威爾士州災(zāi)情最嚴重,過火面積已達3.6萬平方公里,起火點超過200處,對當?shù)鼐用窈陀慰蜆?gòu)成了嚴重威脅,更嚴重的是,山火還在繼續(xù)。圖1是澳大利亞簡圖,圖2是塔培拉的氣溫曲線和降水柱狀圖,圖3是大氣熱力作用示意圖。

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1新南威爾士州東部發(fā)生林火的主要自然植被類型是

A.熱帶雨林B.亞熱帶常綠闊葉林

C.亞熱帶常綠硬葉林D.溫帶落葉闊葉林

2與正常的晴天比,林火引發(fā)的煙霾最可能會使圖3中的

①白天的a減弱②白天的c增強③白天的b減弱④夜晚的d增強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3新南威爾士州東部某山地植被幾乎被林火燒光,推測該山地2020年的

①降水量減少②坡面徑流增加③蒸發(fā)(騰)量增加④地下徑流減少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甲、乙兩幅圖所示區(qū)域農(nóng)業(yè)耕作制度及作物品種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土壤不同B.熱量不同C.人口素質(zhì)不同D.地形不同

2下列能夠正確體現(xiàn)乙圖所示區(qū)域特征的項目是

①有廣泛分布的黑土 ②水田 ③綜合性工業(yè)基地 ④重工業(yè)基地 ⑤亞熱帶常綠闊葉林

A.①③⑤B.②③⑤C.①②⑤D.①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 我國甘蔗種植地主要限于北緯24℃以南地區(qū),多為春播秋收,播種期一般要求氣溫13℃以上,高溫潮濕利于其生長,氣溫日較差大的冷涼干燥、晴朗無霜的天氣對甘蔗成熟及品質(zhì)提高非常有利。近年來石家莊、青島等城市郊區(qū)出現(xiàn)了甘蔗種植地塊。下圖為南方甘蔗生長后期剝掉枯黃腳葉景觀圖。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1與南方相比,石家莊、青島等城郊種植的甘蔗( )

A.育苗成本較低B.播種時間較晚

C.甘蔗汁更豐富D.病蟲害較多

2石家莊、青島等城市郊區(qū)發(fā)展甘蔗種植主要目的是( )

A.彌補制糖原料不足B.滿足居民鮮食需要

C.培育甘蔗新的品種D.緩解南北交通壓力

3在我國南方地區(qū),甘蔗生長后期往往需要剝掉枯黃腳葉,其主要目的是( )

①提高甘蔗的品質(zhì) ②保持土壤濕潤 ③提高甘蔗的產(chǎn)量④使甘蔗免遭凍害 ⑤增加甘蔗田的通透性

A.①③⑤B.②③⑤C.①③④D.②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 巴丹吉林沙漠位于我國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區(qū),年降水量40~80mm,蒸發(fā)量3000mm。沙漠東南部腹地星羅棋布地點綴著常年有水的湖泊70多個,形成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高大沙山(海拔1080~1590m)環(huán)抱湖泊的景觀。蘇木吉林湖就是其中之一,湖區(qū)全年降水量為163.6mm,全年蒸發(fā)量1261mm。下圖示意蘇木吉林湖區(qū)湖泊補給量和排泄量動態(tài)曲線。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1蘇木吉林湖( )

A.主要排泄方式是外流B.夏季降水量大于蒸發(fā)量

C.冬季降水量大于夏季D.全年凈補給量基本為零

2研究表明,蘇木吉林湖區(qū)的蒸發(fā)量遠低于巴丹吉林沙漠平均蒸發(fā)量,其主要原因是湖區(qū)( )

A.多陰雨天氣B.植被茂盛C.風速較小D.海拔更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閬中古城(下圖)位于嘉陵江畔的河漫灘階地上,古城在歷史上一直為四川北部地區(qū)的軍事、商業(yè)、政治、交通中心,素有“絲鹽之利,舟楫之便,可以通四方商賈”的說法。為了趨利避害,閬中古城城址曾經(jīng)歷過幾次變遷。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閬中工業(yè)發(fā)展緩慢,逐漸衰落成為國家級貧困縣。2017年蘭俞鐵路貫通,讓閬中徹底告別沒有鐵路的歷史,打通了閬中通往西南和西北最便捷的通道。2019年,閬中退出了貧困縣行列。

(1)分析地形和河流對閬中古城局地氣候的有利影響。

(2)分析歷史上閬中古城城市發(fā)展的優(yōu)勢條件。

(3)指出閬中古城城址由秦代到明清時期的變遷特點,并從水患角度分析其城址變遷的原因。

(4)推測閬中逐漸衰落且一度成為貧困縣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