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根據圖文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我國自古就重視水利,修建了大量著名的水利工程,惠及當代和后人。鄭國渠系公元前246年,秦王采納韓國人鄭國的建議興修的大型灌溉渠。該工程西引涇水,東注洛水,長達300千米,灌溉東西數百里、南北數十里的關中平原4萬余頃的田地,同時兼有其他環(huán)境效益。
材料二 下圖示意秦代鄭國渠與西漢白渠經行路線。
(1)分析秦囤修建鄭國渠的原因,并評價其選線的合理性。
(2)鄭國渠開鑿以來,干渠首部逐漸抬高,水流不能入渠,歷代以來在谷口地方不斷改變河水入渠處。請說明原因。
(3)分析鄭國渠、白渠的修建對關中地區(qū)產生的綜合效益。
【答案】(1)原因:關中平原降水總量較少且季節(jié)分配不均勻,旱澇多發(fā),農業(yè)用水短缺。評價:沿線地表較為平坦,工程難度;貫通多條河流,接納水源多;位于山麓地帶(靠近關中平原),居高臨下,可以灌溉南部更多土地;地勢西高東低,渠水可全線實現自流。
(2)經河主要流經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河水含沙量大;泥沙淤積使干渠首部抬高,河水不能入渠。
(3)提供了充足的灌溉水源,保證了農業(yè)穩(wěn)產、高產;減輕了關中平原的洪澇威脅;有利于促進社會經濟的發(fā)展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水資源跨區(qū)域調配的原因、河流作用對水渠的影響以及水利工程建設對關中地區(qū)產生的綜合效益等相關知識,意在考查學生的讀圖分析能力和相關知識的遷移應用能力。
(1)本題主要考查水資源跨區(qū)域調配的原因,主要從水資源分布不均和用水量較大等方面來進行分析。關中平原屬于溫帶季風氣候區(qū),年降水量較少而且降水的季節(jié)變化和年際變化較大,多旱澇災害,農業(yè)水源短缺,從而不利于于農業(yè)的發(fā)展。線路的評價需要從有利和不利兩方面來進行分析,讀圖分析可知,沿線地區(qū),等高線稀疏,說明沿線地表較為平坦,工程難度小;圖中貫通多條河流,接納水源多,可調水量較大;調水源地位于山麓地帶,海拔較高,沿線地區(qū),海拔由高到低,可以把高處的水源調入灌溉區(qū),同時可以灌溉南部更多土地;地勢西高東低,渠水可全線實現自流。
(2)本題主要考查干渠首部逐漸抬高的原因,主要于流水的沉積作用有關。讀圖分析可知,鄭國渠的水源來源于涇河,而涇河流經黃土高原,由于水土流失嚴重,導致河水含沙量大,泥沙在干渠首部淤積,從而使干渠首部抬高,河水不能入渠。
(3)本題主要考查水利工程建設對關中地區(qū)產生的綜合效益,主要從灌溉、防洪等方面進行分析。水利工程的建設一方面為農業(yè)提供了充足的灌溉水源,保證了農業(yè)穩(wěn)產、高產;另一方面減輕了關中平原的洪澇威脅;最終有利于促進社會經濟的發(fā)展。
點睛;鄭國渠的相關知識:
鄭國渠是古代陜西關中地區(qū)的大型引涇灌區(qū),也是近代涇惠渠灌區(qū)的前身,修建于公元前246年,距今已有2200多年。鄭國渠與都江堰、靈渠一起,被譽為秦漢三大水利工程之一。這項原本為了消耗秦國國力的渠道工程,反而大大增強了秦國的經濟實力,加速了秦統(tǒng)一天下的進程。這條從涇水到洛水的灌溉工程,在設計和建造上充分利用了當地的河流和地勢特點。有不少獨創(chuàng)之處。
第一,在渠系布置上,干渠設在渭北平原二級階地的最高線上,從而使整個灌區(qū)都處于干渠控制之下,既能灌及全區(qū),又形成全面的自流灌溉。這在當時的技術水平和生產條件之下,是件很了不起的事。
第二,渠首位置選擇在涇水流出群山進入渭北平原的峽口下游,這里河身較窄,引流無須筑過長的堤壩。另外這里河床比較平坦,涇水流速減緩,部分粗沙因此沉積,可減少渠道淤積。
第三,在引水渠南面修退水渠,可以把水渠里過剩的水泄到涇河中去。川澤結合,利用涇陽西北的焦獲澤,蓄泄多余渠水。
第四,采用“橫絕”技術,把沿渠小河截斷,將其來水導入干渠之中!皺M絕”帶來的好處一方面是把“橫絕”了的小河下游騰出來的土地(原小河河床)變成了可以耕種的良田。另一方面小河水注入鄭國渠,增加了灌溉水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某地1、7月等溫線分布圖(等溫距為4℃)。據此完成下列各題。
【1】圖中①地1、7月的溫差可能為
A. 8℃ B. 12℃ C. 16℃ D. 20℃
【2】導致圖中②地7月等溫線彎曲的因素是
A. 洋流 B. 海陸熱力性質 C. 地形 D. 冬季風的影響
【3】圖中R河的汛期可能出現在
A. 3~5月 B. 6~8月 C. 9~11月 D. 12~次年2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某區(qū)域不同時期海岸線位置示意圖”,回答下列各題。
【1】1855~1964年,黃河三角洲擴大的趨勢是
A. 持續(xù)加快 B. 先加快后減慢 C. 持續(xù)減慢 D. 先減慢后加快
【2】推測1954~1964年期間
A. 黃河的含沙量減少 B. 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加劇
C. 下游水利工程增多 D. 黃河流域植樹造林增多
【3】近年來,黃河三角洲增長速度有所減緩,其原因最不可能是
A. 水土保持工程的建設 B. 黃河徑流量減少
C. 海水侵蝕作用增強 D. 水利工程的建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表為我國黑龍江、海河、閩江(福建境內)、伊犁河(發(fā)源于新疆)長度、徑流量和含沙量情況。據此完成下列各題。
【1】甲、乙、丙、丁四條河流依次是( )
A. 海河、黑龍江、伊犁河、閩江 B. 閩江、黑龍江、海河、伊犁河
C. 海河、閩江、伊犁河、黑龍江 D. 黑龍江、海河、閩江、伊犁河
【2】以上四條河流的共同特征是( )
A. 都參與海陸間水循環(huán) B. 夏季均出現豐水期
C. 徑流量主要受降水量影響 D. 流域面積均位于我國境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我國四種農作物的分布圖,回答下列各題
【1】這四種作物分別是
A. ①小麥 ②水稻 ③棉花 ④油菜 B. ①棉花 ②油菜 ③花生 ④水稻
C. ①小麥 ②油菜 ③花生 ④甘蔗 D. ①甜菜 ②甘蔗 ③棉花 ④水稻
【2】我國四川盆地種植圖中農作物④的主要原因是
A. 熱量充足 B. 水分不足 C. 紫色土 D. 山區(qū)面積廣大
【3】青藏高原地區(qū)種植圖中作物①單位面積產量高的原因是
①光照強②晝夜溫差大③氣溫年較差大④熱量充足
A. ①④ B. ①②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甘肅省某綠洲近年來土地利用變化圖,回答下列各題。
【1】該地最主要的農作物是( )
A.水稻 B.小麥 C.大豆 D.青稞
【2】據圖推斷,該地新增耕地主要來自( )
A.林地 B.草地 C.水體 D.未利用土地
【3】這種土地利用類型變化最易導致( )
A.土壤侵蝕 B.土壤污染 C.水土流失 D.土地荒漠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穿過我國的某經線沿線地理要素變化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圖中P地的自然帶是( )
A. 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 B. 溫帶落葉闊葉林帶
C. 溫帶荒漠帶 D. 亞寒帶針葉林帶
【2】關于M地農業(yè)生產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作物熟制為一年兩到三熟
B. 主要農作物是小麥和棉花
C. 全年低溫凍害頻發(fā)
D. 以灌溉農業(yè)為主
【3】該條經線最可能是( )
A. 90°E B. 100°E C. 110°E D. 120°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地球上某區(qū)域氣壓帶,風帶及3000米高空等壓面分布示意圖,據此回答下面小題。
【1】下列有關該圖的敘述,正確的是
A. 圖中氣壓帶是副熱帶高氣壓帶 B. 甲風帶與高空風向完全相反
C. 甲、乙風向相同時同屬一個風帶 D. 圖中氣壓帶控制下多降水
【2】若該圖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緯度且甲緯度低于乙,則可能的是
A. 甲風帶常年控制容易形成溫帶海洋性氣候 B. 該氣壓帶與乙風帶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氣候
C. 該氣壓帶與甲風帶交替控制形成熱帶草原氣候 D. 該氣壓帶常年控制地區(qū)形成熱帶雨林氣候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