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5月,康奈爾大學的一個研究組在《Nature》雜志上發(fā)表文章,聲稱用帶有轉基因抗蟲玉米花粉的馬利筋(一種雜草)葉片飼喂美國大斑蝶,導致44%的幼蟲死亡,由此引發(fā)GMO環(huán)境安全性的爭論。
事實上,這一實驗是在實驗室完成的,并不反映田間情況,因而缺乏說服力,且沒有提供花粉量的數據,現在這個事件已有了科學的結論:第一,玉米的花粉大而重,擴散不遠,在玉米地以外5米,每平方厘米馬利筋葉片上只找到一粒玉米花粉;第二,2000年開始在美國3個州和加拿大進行的田間試驗證明,抗蟲玉米花粉對斑蝶并不構成威脅,實驗室實驗中用l0倍于田間的花粉量來喂大斑蝶的幼蟲,也沒有發(fā)現對其生長發(fā)育有影響。目前研究已經證實,斑蝶減少的真正原因,一是農藥的過度使用,二是作為大斑蝶越冬地的墨西哥生態(tài)環(huán)境遭到破壞。
如果我們是科學家,該如何設計一個轉基因花粉對大斑蝶幼蟲的影響的實驗。
實驗材料:大小、形態(tài)和生理狀況相同的美國大斑蝶幼蟲若干只,馬利筋葉片若干,轉基因玉米花粉,天然玉米花粉。
1、實驗步驟設計:
(1)
(2)
(3)
2、實驗結果預測及結論
(1)
(2)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山東省鄒城一中2010-2011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生物試題 題型:071
1999年5月,康奈爾大學的一個研究組在《Nature》雜志上發(fā)表文章,聲稱用帶有轉基因抗蟲玉米花粉的馬利筋(一種雜草)葉片飼喂美國大斑蝶,導致44%的幼蟲死亡,由此引發(fā)GMO環(huán)境安全性的爭論。
事實上,這一實驗是在實驗室完成的,并不反映田間情況,因而缺乏說服力,且沒有提供花粉量的數據,現在這個事件已有了科學的結論:第一,玉米的花粉大而重,擴散不遠,在玉米地以外5米,每平方厘米馬利筋葉片上只找到一粒玉米花粉;第二,2000年開始在美國3個州和加拿大進行的田間試驗證明,抗蟲玉米花粉對斑蝶并不構成威脅,實驗室實驗中用l0倍于田間的花粉量來喂大斑蝶的幼蟲,也沒有發(fā)現對其生長發(fā)育有影響。目前研究已經證實,斑蝶減少的真正原因,一是農藥的過度使用,二是作為大斑蝶越冬地的墨西哥生態(tài)環(huán)境遭到破壞。
如果我們是科學家,該如何設計一個轉基因花粉對大斑蝶幼蟲的影響的實驗。
實驗材料:大小、形態(tài)和生理狀況相同的美國大斑蝶幼蟲若干只,馬利筋葉片若干,轉基因玉米花粉,天然玉米花粉。
1、實驗步驟設計:
(1)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
2、實驗結果預測及結論
(1)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0—2011學年山東省鄒城一中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生物試卷 題型:綜合題
1999年5月,康奈爾大學的一個研究組在《Nature》雜志上發(fā)表文章,聲稱用帶有轉基因抗蟲玉米花粉的馬利筋(一種雜草)葉片飼喂美國大斑蝶,導致44%的幼蟲死亡,由此引發(fā)GMO環(huán)境安全性的爭論。
事實上,這一實驗是在實驗室完成的,并不反映田間情況,因而缺乏說服力,且沒有提供花粉量的數據,現在這個事件已有了科學的結論:第一,玉米的花粉大而重,擴散不遠,在玉米地以外5米,每平方厘米馬利筋葉片上只找到一粒玉米花粉;第二,2000年開始在美國3個州和加拿大進行的田間試驗證明,抗蟲玉米花粉對斑蝶并不構成威脅,實驗室實驗中用l0倍于田間的花粉量來喂大斑蝶的幼蟲,也沒有發(fā)現對其生長發(fā)育有影響。目前研究已經證實,斑蝶減少的真正原因,一是農藥的過度使用,二是作為大斑蝶越冬地的墨西哥生態(tài)環(huán)境遭到破壞。
如果我們是科學家,該如何設計一個轉基因花粉對大斑蝶幼蟲的影響的實驗。
實驗材料:大小、形態(tài)和生理狀況相同的美國大斑蝶幼蟲若干只,馬利筋葉片若干,轉基因玉米花粉,天然玉米花粉。
1、實驗步驟設計:
(1)
(2)
(3)
2、實驗結果預測及結論
(1)
(2)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