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硝化細菌的化能合成作用與植物的光合作用之間最主要的區(qū)別是:
A.利用的原料不同 B.利用的能源不同 C.合成的產物不同 D.同化的類型不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生物教研室 題型:013
A.利用的原料不同 B.利用的能源不同 C.合成的產物不同 D.同化的類型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甘肅省蘭州市蘭煉一中2009-2010學年高二第一學期期末考試生物文科試題 題型:013
農學家發(fā)現,許多植物吸收硝酸根離子比吸收銨根離子容易,原因是
硝酸根離子更容易吸附在根細胞的表面
土壤中的銨根離子比硝酸根離子多
根細胞膜上運輸硝酸根離子的載體多
土壤中硝化細菌的化能合成作用太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2屆四川省自貢市高三上學期第一次診斷性考試理綜試題(生物部分) 題型:綜合題
(20分)回答下列I、II兩個小題。
I.(8分)下圖表示神經、免疫、內分泌三大系統相互調節(jié)的部分示意圖,清據圖回答:
(1)從圖上可知,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都能調節(jié)免疫細胞的活動。前者是通過突觸前膜釋放 __________ 來調節(jié)的,后者是通過相關腺體分泌,并在體液中運輸的__________來完成的。
(2)免疫活性物質是由免疫細胞或其他細胞產生的發(fā)揮免疫作用的物質,請你例舉
出兩種:__________ 、 __________ 。
(3)若某抗原引起機體產生的抗體結合到呼吸道上皮細胞的表面,當再接受同一抗原刺激后引起哮喘,這在免疫學上稱為 __________。
(4)機體穩(wěn)態(tài)的維持離不開細胞間的信息交流,動物細胞間進行信息交流一方面可以通過細胞分泌的信息分子(如 __________ 、__________等)作用于靶細胞來實現;二是通過 __________來實現信息交流,例如吞噬細胞將抗原呈遞給T細胞就是
通過這一途徑實現的。
II.(12分)下圖為生物界氮循環(huán)的示意圖。請據圖回答:
(1)固氮微生物的生物固氮過程是 __________(填序號),該生物基因結構的特點是__________.
(2)硝化細菌的硝化作用是指 __________填序號)過程,該過程能夠為硝化細菌的化能合成作用提供能量。
(3)植物完成⑤過程的兩個重要條件是 __________和 __________。
(4)目前糧食短缺已成為全人類面臨的一個重大問題,因此,科學家設想讓水稻、玉米等農作物也能自行固氮,這樣既能提高糧食產量,又能減少環(huán)境污染。你認為怎樣才能實現這一設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1-2012學年四川省自貢市高三上學期第一次診斷性考試理綜試題(生物部分) 題型:綜合題
(20分)回答下列I、II兩個小題。
I.(8分)下圖表示神經、免疫、內分泌三大系統相互調節(jié)的部分示意圖,清據圖回答:
(1)從圖上可知,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都能調節(jié)免疫細胞的活動。前者是通過突觸前膜釋放 __________ 來調節(jié)的,后者是通過相關腺體分泌,并在體液中運輸的__________來完成的。
(2)免疫活性物質是由免疫細胞或其他細胞產生的發(fā)揮免疫作用的物質,請你例舉
出兩種:__________ 、 __________ 。
(3)若某抗原引起機體產生的抗體結合到呼吸道上皮細胞的表面,當再接受同一抗原刺激后引起哮喘,這在免疫學上稱為 __________。
(4)機體穩(wěn)態(tài)的維持離不開細胞間的信息交流,動物細胞間進行信息交流一方面可以通過細胞分泌的信息分子(如 __________ 、__________等)作用于靶細胞來實現;二是通過 __________來實現信息交流,例如吞噬細胞將抗原呈遞給T細胞就是
通過這一途徑實現的。
II.(12分)下圖為生物界氮循環(huán)的示意圖。請據圖回答:
(1)固氮微生物的生物固氮過程是 __________(填序號),該生物基因結構的特點是__________.
(2)硝化細菌的硝化作用是指 __________填序號)過程,該過程能夠為硝化細菌的化能合成作用提供能量。
(3)植物完成⑤過程的兩個重要條件是 __________和 __________。
(4)目前糧食短缺已成為全人類面臨的一個重大問題,因此,科學家設想讓水稻、玉米等農作物也能自行固氮,這樣既能提高糧食產量,又能減少環(huán)境污染。你認為怎樣才能實現這一設想?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