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生物 > 題目詳情

  閱讀下面的材料,回答:

  材料一:目前太湖的藻類比10年前增長了5倍,部分監(jiān)測點的藻類數(shù)量已超過每升1億個,整個湖面已有2/3的面積達到中富至富營養(yǎng)化狀態(tài)。如不加治理,太湖將會因全部富營養(yǎng)化而“窒息死亡”。

  材料二:近年來,赤潮在我國近海發(fā)生的范圍越來越大,持續(xù)時間越來越長,危害越來越嚴重。1997年到1999年3年間,發(fā)生大規(guī)模赤潮45起。我國已成為一個赤潮災害多發(fā)的國家。

  

(1)太湖及近海的富營養(yǎng)化現(xiàn)象來自哪些污染方式?

(2)無機氮、無機磷的化合物大量排入太湖及近海地區(qū),會引起哪些后果?

(3)下列區(qū)域中,最容易發(fā)生赤潮的是

[  ]

A.杭州灣
B.萊洲灣
C.遼東灣
D.珠江口

(4)如果需要在短時間內,大量減少藻類植物,采取措施最為有效的是

[  ]

A.大量引入肉食性魚類

B.完全除去肉魚食性魚類

C.大量引入吃浮游動物的魚類

D.完全除去吃浮游動物的魚類

(5)下列現(xiàn)象,屬于人為原因破壞生態(tài)系統(tǒng)導致環(huán)境惡化的是

[  ]

A.東北平原西部的土地鹽堿化

B.四川臥龍箭竹開花而死亡,熊貓減少

C.舟山漁場的水產資源出現(xiàn)消退現(xiàn)象

D.洞庭湖、鄱陽湖面積減小

(6)你認為治理水域污染應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
解析:

  (1)工業(yè)、農業(yè)、生活污水以及水運、旅游業(yè)的污染。

 。2)①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水中缺氧使魚類死亡;②發(fā)生赤潮現(xiàn)象;③富營養(yǎng)化加快了湖泊的消亡速度,使飲用水質變壞,危害人體健康。

 。3)D(珠江三角洲輕工業(yè)發(fā)達,人口密集,含磷洗滌劑廣泛使用并排放;且珠江口緯度低,水溫度高,更有利于赤潮生物甲藻、硅藻等大量繁殖)。

 。4)D(浮游生物分浮游植物和浮游動物兩類,浮游動物以浮游植物(如藻類)為食。)

  (5)CD

 。6)①加強法制觀念,堅持以法治污;②強化人地協(xié)調發(fā)展的意識,提高人們對環(huán)境的認識;③采取有效措施治污,工業(yè)廢水和生活污水應達標排放。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設計必修一生物(配人教版) 人教版 題型:022

  閱讀下面材料,并完成下題。

  雖然炭疽桿菌是形體較大的致病菌,但如果不借助放大儀器,人們仍看不到它。炭疽桿菌對營養(yǎng)條件要求不高,在普通培養(yǎng)基中分裂繁殖形成長鏈狀,在含有血清的培養(yǎng)基上形成莢膜,這是炭疽芽孢桿菌的特點。氧氣充足、溫度適宜(25-30℃)的人工培養(yǎng)基上易形成芽孢,芽孢沒有繁殖作用,是生命活動微弱的休眠體,芽孢不僅對低溫、潮濕等不良環(huán)境的抵抗力極強,也不會因陽光照射、噴灑消毒藥品而死亡,是炭疽桿菌被用作生物武器的主要形式。

  炭疽桿菌為需氧芽孢桿菌,在有氧環(huán)境中生長發(fā)育良好,在無氧條件下則不生長。人和動物接觸被炭疽芽孢污染的環(huán)境如空氣、水、食物、土壤等,經皮膚傷口、皮膚黏膜、消化道和呼吸道等途徑侵入機體,引起皮膚炭疽、肺炭疽、腸炭疽、腦炭疽等。炭疽桿菌釋放炭疽毒素,這種毒素能殺死血液中的免疫細胞;增強微血管的通透性,導致出血和組織腫脹;抑制中樞神經系統(tǒng),從而發(fā)生呼吸衰竭和心臟衰竭。炭疽桿菌作為生物武器的劑型就是其芽孢附著在一定的載體(羽毛、樹葉、昆蟲或滑石粉等)上后,再進行大面積的擴散傳播。

  炭疽桿菌雖有致病力強、感染后潛伏期短、致死率高等特點,但讓人感到恐懼的真正原因是它的高度隱蔽性,發(fā)病初期常被當作感冒、皮膚病,以致延誤最佳治療時間?股啬軌蛞种铺烤已挎吒腥,但條件是必須在接觸炭疽桿菌后的48小時內使用。

(1)

炭疽桿菌和酵母菌在結構上的重要區(qū)別是

[  ]

A.

前者無細胞壁,后者有細胞壁

B.

前者比后者結構復雜

C.

前者無核膜,后者有核膜

D.

前者無染色體,后者有染色體

(2)

生物界中的菌類,它們獲取營養(yǎng)物質的基本方式是吸收,與之相適應的是它們的個體一般都很小。下列關于炭疽桿菌體積小的意義的敘述,其中不正確的是

[  ]

A.

體積小,使其繁殖力強,數(shù)量大,分布廣

B.

體積小,使其結構簡單,有利于自養(yǎng)

C.

體積小,使其表面積相對較大,有利于吸收

D.

體積小,可使其利用更多宿主

(3)

炭疽桿菌經感染動物的皮膚傷口、皮膚黏膜、呼吸道等途徑侵入機體,抵抗吞噬作用引起臨床癥狀,炭疽桿菌與易感染動物的這種關系叫________。

(4)

炭疽桿菌在活體內不易形成芽孢,在人工培養(yǎng)基或外界環(huán)境中易形成芽孢。當吸入帶有炭疽芽孢的塵埃時,芽孢會繁殖產生毒素。炭疽桿菌產生芽孢這是________的一種形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06-2007姜堰市外國語學校高二生物周練五 題型:043

  閱讀下面兩段材料,運用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一 雌蠶蛾能釋放一種性引誘劑,可以把3 km以外的雄蠶蛾吸引過來。雖然每只雌蛾所釋放的引誘劑的數(shù)量不到0.01 mg,但雄蛾卻仍對其作出反應。有趣的是雄蛾對密封在玻璃瓶中的雌蛾雖然看得見,但卻無動于衷。

  材料二 卡爾遜(Karison)和林茨(Liischer)于1959年倡議采用性外激素(Pheromone)這一術語。它是昆蟲分泌到體外的一種揮發(fā)性的物質,是對同種昆蟲的其他個體發(fā)出的化學信號而影響它們的行為,故成為信息素,目前已人工合成20多種性外激素,用于防治害蟲,效果顯著,如利用性外引誘劑“迷向法”防治害蟲。具體做法是,在田間釋放過量的人工合成性引誘劑,使雄蟲無法辨認雌蟲的方位,或者使它的氣味感染器變得不適應或疲勞,不再對雌蟲有反應,從而干擾害蟲的正常交尾活動。

(1)

材料一說明使雄蛾作出反應的性引誘劑屬于________信息,而不是________信息,不是由視覺引起的。

(2)

材料一體現(xiàn)了信息傳遞的什么作用?

(3)

微量的引誘劑就可引起同種雄蛾的反應,這說明引誘劑具有________性和________性。

(4)

從材料二可以看出,“迷向法”并不能直接殺死害蟲,而是通過________,從而使害蟲種群的________率下降,降低對作物的危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0104 期中題 題型:填空題

請閱讀下列材料,并回答問題:
  把菠菜葉放進適當?shù)娜芤褐羞M行研磨,將研磨液用紗布過濾后,得到一種綠色的液體。然后進行適當強度的離心分離,得到沉淀(沉淀A)。將此沉淀用電子顯微鏡觀察時,可發(fā)現(xiàn)細胞核和一些由纖維素、果膠等構成的碎片組織(甲)。將其上清液的綠色部分進行較強的離心分離時,綠色部分幾乎全部沉淀(沉淀B)。用電子顯微鏡觀察此沉淀,則發(fā)現(xiàn)許多直徑為幾微米的細胞器(乙)。又把幾乎透明的上清液,用更強的離心力進行分離時,可得沉淀(沉淀C)。用電子顯微鏡觀察此沉淀,則發(fā)現(xiàn)許多球形或短棒狀,內外有兩層膜且內膜向內折疊的細胞器(丙)。如繼續(xù)進行強離心,可使上部的澄清液部分中的小微粒都得到沉淀,此沉淀(沉淀D)含有許多直徑為0.2微米的致密小顆粒(丁)和由該顆粒所附著的膜(戊)構成的細胞器。
(1)上述材料中,畫線處甲~戊所表示的細胞結構名稱分別是:
甲_______,乙_______,丙_______,丁_______,戊_______。
(2)下面①~⑤是對上述沉淀A~D所含有關細胞結構的敘述。請從①~⑥中找出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入下列的括號內。
①與有氧呼吸有關,是“動力車間”;②對植物細胞具有保護作用,維持細胞的正常形態(tài);③生產蛋白質的機器;④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⑤蛋白質加工及脂質合成的“車間”
沉淀A_______,沉淀B_______,沉淀C_______,沉淀D_______和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08江西師大附中三模)I.顏色的變化常被作為生物實驗過程中結果觀察的一項重要指標。下面是實驗人員在生物實驗中碰到的有關顏色異常的問題,分析回答:

(1)在做蛋白質鑒定實驗時,在2mL蛋白質溶液中加入2mL雙縮脲試劑A液后,又加入2mL雙縮脲試劑B液,振蕩均勻,溶液顏色呈藍色,最可能的原因是     。在做脂肪鑒定實驗時,用顯微鏡觀察到部分脂肪微粒位于花生子葉中的細胞之間,最可能的原因是       。

(2)在葉綠體色素提取和分離實驗中,如取材合適且提取色素的過程操作很規(guī)范,但得到的濾紙條上的色素帶顏色均非常淡,可能的原因有:①濾紙條濕度大,沒有預先干燥處理;②        ,③        。

(3)某實驗人員用棕色的廣口瓶按課本要求規(guī)范地制作小生態(tài)瓶,模擬池塘生態(tài)系統(tǒng),各成分比例適中,取材良好,制好后放在臥室的裝飾柜中,一星期后發(fā)現(xiàn)水質和藻類顏色異常,為了維護小生態(tài)瓶的穩(wěn)定性,至少應作下列改進:①     ;②    

II.閱讀下列內容,回答下列問題:

(一)實驗目的:1.驗證種子萌發(fā)、幼苗生長與生長素有關

2.確定某種植物種子萌發(fā)、幼苗生長最適濃度范圍

(二)材料用具:蘿卜、水稻、油菜種子若干,試管、移液管、培養(yǎng)皿、濾紙、生長素溶液(濃度為1000mg/L, 10mg/L, 0.1mg/L, 1μg/L, 0.01μg/L)

(三)實驗步驟:

1.取5個試管編號,分別在1-5號試管中加入5種濃度不同的生長素溶液;

2.在每個試管中各放入2粒蘿卜種子,浸泡24小時;

3.取5個培養(yǎng)皿編號1-5號,事先在培養(yǎng)皿中墊上蒸餾水浸濕的濾紙,從1-5號試管中取出種子,分別放入與之對應的培養(yǎng)皿中,在濕濾紙上均勻擺放,蓋上培養(yǎng)皿蓋(不影響氧氣供應且氧氣充足,)在溫度適宜的環(huán)境中培養(yǎng)。

4.觀察與收集數(shù)據。

(四)分析與討論。

問題1:本實驗步驟中有三處不嚴謹,請指出:

(1)                                    

(2)                                    

(3)                                    

問題2:為使實驗結果真實和具有普遍性,需要                  

                                      

問題3:若你是實驗小組成員,負責觀察和收集數(shù)據,請按實驗目的的要求,設計一個表格用于記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