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生物 > 題目詳情

【題目】觀察人工魚塘生態(tài)系統能量流動圖(能量單位為 J·cm2·a1),回答下列問題:

1)輸入該生態(tài)系統的總能量是_____。圖中A代表_____。

2)要調查魚塘中草魚的種群密度,最好采用_________法。草魚以水草為食,白鰱以綠藻 和水草為食,則草魚與白鰱的種間關系是_____。

3)該魚塘中第一營養(yǎng)級到第二營養(yǎng)級的能量傳遞效率是_________。

4)人工魚塘邊上種植桑樹,構建了桑、蠶、魚之間的良性循環(huán),實現了人們對能量的_____。蠶絲能夠被我們制成布料、桑基魚塘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改變生態(tài)環(huán)境,二者分別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_____。

【答案】117J/cm2a 呼吸作用釋放的能量 標志重捕法 競爭 12.7% 多級利用 直接價值、間接價值

【解析】

分析題圖:該生態(tài)系統中肉食動物從植食動物同化的能量為:0.25+0.05+5.1+2.1-5.0=2.5J/cm2a,植食動物從生產者同化的能量為:2.5+4+9+0.5-2=14J/cm2a,該生態(tài)系統中生產者固定的總能量為:23+70+3+14=110J/cm2a。

1)流入該生態(tài)系統的總能量是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和外來有機物中的化學能,其中肉食動物的能量輸出共7.5J/cm2a),外來有機物質輸給肉食動物能量為5,所以植食動物流給肉食動物的能量是2.5J/cm2a);植食動物的能量輸出是16J/cm2a),外來有機物質輸給植食動物能量為2J/cm2a),所以生產者流給植食動物的能量是14J/cm2a);生產者的能量輸出是110J/cm2a),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是110J/cm2a);外來有機物質中的化學能是5+2=7J/cm2a),故輸入該生態(tài)系統的總能量是110J/cm2a)+7J/cm2a=117J/cm2a);圖中A是生產者、植食動物、肉食動物經呼吸作用釋放的能量。

2)魚塘中草魚活動能力強,活動范圍廣,故適合用標志重捕法調查種群密度;草魚以水草為食,白鰱以綠藻和水草為食,草魚與白鰱相互爭奪水草,因此草魚與白鰱種間關系是競爭關系。

3)第一營養(yǎng)級的能量是110J/cm2a),流給第二營養(yǎng)級的能量是14J/cm2a),能量傳遞效率為14÷110=12.7%。

4)桑、蠶、魚之間的良性循環(huán),實現了人們對能量的多級利用;蠶絲能夠被我們制成布料、;~塘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改變生態(tài)環(huán)境,二者分別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直接價值和間接價值。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科研人員在1000lx光強和25℃條件下,采用BG-11培養(yǎng)基研究不同曝氣強度對小球藻生長過程的影響,曝氣強度分別設置為0、2%10%、20%、30%、50%70%,其中2%的曝氣強度剛好保證小球藻不沉降至試管底,而曝入的空氣量又可以忽略不計。實驗測定波長680 nm的光吸收值(OD680)和葉綠素a的含量。請分析回答:

1 實驗裝置示意圖 2 光密度(OD680)隨實驗時間的變化 3 葉綠素a濃度隨實驗時間的變化

1)由圖1分析,該實驗的光源應選擇________(選填白熾燈或日光燈),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光密度法是準確而快速的測出藻類生物量的有效辦法,曝氣強度為0的組別在取樣前往往需要瞬時通入少量空氣,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結合圖2和圖3分析,促進小球藻生長的最適曝氣強度約為________。該實驗中曝氣的主要目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寫出2)。

4)結合圖2和圖3分析,葉綠素a的含量變化能否反映小球藻繁殖情況?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學者提出了“遮光曝氣控藻法”的新思路,即在自來水取水口附近建成遮光曝氣工程區(qū),使水在該區(qū)域內停留一定時間以消除大部分藻類,試解釋其中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中甲是滲透裝置示意圖,乙、丙兩曲線圖的橫坐標代表時間,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半透膜內溶液a的濃度變化可用曲線丙表示

B.水分子由半透膜外進入半透膜內的速率變化可用曲線乙表示

C.玻璃管內的液面高度變化可用曲線丙表示

D.半透膜內外濃度差的變化可用曲線乙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表示植物葉肉細胞中光合作用和細胞呼吸的相關過程,字母代表有關物質,數字代表代謝過程。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過程②④⑤都不在生物膜上進行

B.過程①②在線粒體中發(fā)生

C.物質C、DE中都含H元素

D.物質B、D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研究人員利用番茄植株進行了兩組實驗,實驗 1、2 的結果分別用圖中的(1)、(2)表示,請據圖回答問題

1)實驗 1 除滿足植物對水和無機鹽的需要外,還必須在適宜的_____等外界 條件下進行。

2)實驗 1 的自變量是_____,圖(1)中 a 點條件下番茄植株相對生長速率低于 b 點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日溫 26℃,夜溫 20℃一定是番茄植株生長的最適溫度組合嗎?_____。理由是_____

3)圖(2)表示在一個種植有番茄植株的密閉容器內 O2 含量的變化,據圖

番茄植株光合作用產生的 O2 量和呼吸作用消耗的 O2 量相等的點是_____。

該番茄植株經過一晝夜,是否積累了有機物?結果及理由是_____

根據圖(2)在圖(3)中以 A 為起點畫出該密閉容器內 CO2 含量變化的曲線。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當人吃了過咸的食物后,有關機體水鹽平衡調節(jié)的順序正確的是

①大腦皮層興奮產生渴覺②下丘腦滲透壓感受器興奮③攝水量增加④垂體釋放抗利尿激素增加⑤減少尿的排出

A. ①→②→③→④→⑤B. C. ②→①→→④③→⑤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化工廠的污水池中含有一種有害的難以降解的有機化合物A。研究人員用化合物A、磷酸鹽、鎂鹽以及微量元素配制的培養(yǎng)基,成功篩選到能高效降解化合物A的細菌(目的菌)。實驗的主要步驟如下圖所示。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目的菌”生長所需的氮源和碳源是來自培養(yǎng)基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種培養(yǎng)基屬于_____________培養(yǎng)基。

2)某同學計劃統計污水池中目的菌的總數,他應用__________________法進行統計,每種稀釋液都設置了3-4個培養(yǎng)皿。從設計實驗的角度看,還應設置的一組對照實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同學在4個培養(yǎng)基上分別接種稀釋倍數為106的土壤樣液01 mL,培養(yǎng)后菌落數分別為180、155、176、129個,則每升原樣液中上述微生物的數量為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大腸桿菌是動物腸道中的正常寄居菌。少數種類的大腸桿菌在一定條件下會使人患病,如腸道出血性大腸桿菌可使人腹瀉和便血,嚴重時危及生命。出血性大腸桿菌在添加血液的平板培養(yǎng)基上生長時,紅細胞被細菌破壞而褪色,導致菌落周圍形成透明圈。下圖表示從污染的食物中分離和提純該細菌的操作流程。請回答問題:

1)細菌從肉湯培養(yǎng)基獲得的營養(yǎng)成分有______________

2)據操作流程可知,將細菌接種在血平板上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接種完畢后要灼燒接種工具的目的是為了______________。

3)研究細菌的致病性,先要獲得純度較高的細菌蛋白,凝膠色譜法是分離蛋白質的常用方法,在裝填凝膠柱時不得有氣泡產生,因為______________ ;若腸道出血性大腸桿菌的A蛋白質比B蛋白質后洗脫出來,則______________的相對分子質量較大。

4)純化后的細菌蛋白可以用_________測定分子量大小,在此過程中加入的SDS掩蓋了不同蛋白質間的電荷差異,使得______________完全取決于分子的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同位素標記法是用同位素標記元素或化合物,讓它們一起運動、遷移,再用探測儀器 進行追蹤,用來研究細胞內的元素或化合物的來源、組成、分布和去向等,可以明白化學反應的詳細過程的方法。下列同位素標記法應用及其結論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選項

標記元素和化合物

研究的生理過程(實驗)

結論

A

18O分別標記H2OCO2

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釋放的氧氣來自水

B

35S標記蛋白質

T2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

DNA是遺傳物質

C

3H標記亮氨酸

豚鼠胰腺腺泡細胞分泌蛋白形成實驗

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與運輸途徑:核糖體內質網高爾基體細胞膜

D

15N標記NH4Cl培養(yǎng)大腸桿菌

DNA復制

DNA的復制是以半保留方式進行的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