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的不足之處是不能從本質上闡明


  1. A.
    遺傳和變異
  2. B.
    過度繁殖
  3. C.
    多樣性和適應性
  4. D.
    生存斗爭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下列說法符合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的是

A.生存斗爭僅指種內(nèi)斗爭                                B.不遺傳的變異在進化上是有意義的

C.生存斗爭是生物進化的動力                         D.生物的變異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分析回答有關生物進化中的問題:(共8分)

下表為幾種生物在細胞色素C的氨基酸組成上與人的差異比較,請據(jù)此回答有關問題:

生物

氨基酸差別

生物

氨基酸差別

黑猩猩

0

金槍魚

21

獼猴

1

鯊魚

23

袋鼠

10

天蠶蛾

31

11

小麥

35

12

脈胞菌

43

13

酵母菌

44

響尾蛇

14

(1)細胞色素C是真核生物細胞內(nèi),在有氧呼吸過程中起重要作用的一種蛋白質,據(jù)此可知細胞色素C主要分布在真核生物細胞的              (細胞器)中。

(2)通過比較表中的數(shù)據(jù)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

(3)試根據(jù)所學知識,結合此表,用流程圖表示陸生脊椎動物的進化歷程:

                                                                                   

(4)根據(jù)達爾文的進化理論,“適應輻射”現(xiàn)象是                                       

                                                  的結果!斑m應輻射”現(xiàn)象說明生物進化具有                                   的規(guī)律。                         

(5)現(xiàn)代綜合進化論是基因學說與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的綜合。根據(jù)你的理解,現(xiàn)代綜合進化論與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的共同觀點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16、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是在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對自然選擇學說的完善和發(fā)展表現(xiàn)在(  )

①突變和基因重組產(chǎn)生進化的原材料 ②種群是進化的單位、圩匀贿x擇是通過生存斗爭實現(xiàn)的、茏匀贿x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 ⑤生物進化的實質是基因頻率的改變、薷綦x導致物種形成 ⑦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

A.②④⑤⑥⑦  B.②③④⑥

C.①②⑤⑥  D.①②③⑤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3-2014學年安徽泗縣二中高二上期期中考試生物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說法符合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的是(多選)(  )

A.昆蟲抗藥性的形成是農(nóng)藥引起了昆蟲的變異

B.生活在洞穴中的盲螈的眼睛因為長期不用而退化

C.長頸鹿的祖先中的頸短個體因得不到食物而被淘汰

D.獵豹和斑馬通過相互選擇都形成了善于奔跑的特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3屆四川省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生物試卷 題型:選擇題

現(xiàn)代進化理論是在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觀點,對自然選擇學說的完善和發(fā)展表現(xiàn)在

①突變和基因重組產(chǎn)生進化的原材料       ②種群是進化的單位  ③自然選擇是通過生存斗爭實現(xiàn)的  ④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    ⑤生物進化的實質是基因頻率的改變  ⑥隔離導致物種形成   ⑦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

A.②④⑤⑥⑦       B.②③④⑥         C.①②⑤⑥         D.①②③⑤⑦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