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下列有關生物實驗的說法錯誤的是(
A.實驗過程中可以人為改變的變量稱做自變量
B.設置對照組和實驗組的實驗叫做對比試驗
C.探究酵母菌細胞呼吸的方式實驗中可用澄清石灰水鑒定有無二氧化碳產(chǎn)生
D.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分布時用質(zhì)量分數(shù)8% 的鹽酸能改變細胞膜的通透性

【答案】B
【解析】解:A、實驗過程中可以人為改變的變量稱做自變量,A正確; B、設置對照組和實驗組的實驗叫做對照實驗,B錯誤;
C、探究酵母菌細胞呼吸的方式實驗中可用澄清石灰水鑒定有無二氧化碳產(chǎn)生,C正確;
D、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分布時用質(zhì)量分數(shù)8% 的鹽酸能改變細胞膜的通透性,D正確.
故選:B.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關于激素的闡述正確的是(
A.活細胞都可以產(chǎn)生激素
B.激素直接參與細胞內(nèi)多種生命活動
C.激素是信息分子
D.激素只運輸給相應的靶器官、靶細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生態(tài)系統(tǒng)多樣性形成的原因可以概括為(
A.共同進化
B.自然選擇
C.基因突變和重組
D.地理隔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不符合光合作用發(fā)現(xiàn)史的是(
A.普利斯特利證明了植物可以吸收CO2 , 釋放O2
B.薩克斯證明了綠色葉片光合作用的產(chǎn)物除氧氣還有淀粉
C.恩格爾曼用水綿做實驗證明葉綠體是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
D.魯賓和卡門用同位素標記法證明光合作用釋放的氧氣全部來自參加反應的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各項敘述符合曲線(如圖)變化趨勢的是( 。
A.若x表示CO2濃度,則y可以表示凈光合速率
B.若x表示底物濃度,y表示酶促反應速率,則限制A點繼續(xù)升高的原因可能是酶濃度
C.若x表示O2濃度,則y可以表示根毛細胞從土壤中吸收K+的速率
D.若x表示O2濃度,則y可以表示酵母菌細胞呼吸釋放的CO2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物質(zhì)中,其形成與內(nèi)質(zhì)網(wǎng)上的核糖體、內(nèi)質(zhì)網(wǎng)、高爾基體、線粒體都有關系的是(
A.血紅蛋白
B.染色體上的蛋白質(zhì)
C.胰島素
D.性激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0℃以上的低溫能對喜溫植物玉米造成傷害,科研人員進行了實驗研究。

實驗一:從甲、乙、丙三個品種中挑選長勢相同的玉米幼苗若干,平均分為三組,分別放在5℃10℃25℃的環(huán)境中培養(yǎng)4天(其他各種條件都相同且適宜),結果如圖1。

實驗二:將甲種玉米幼苗分成三組,一組對照,另兩組在5℃低溫下處理4天后放在25℃,光照強度分別為800勒克斯(1x)、60勒克斯(1x)的條件下恢復4天后,測其光強與光合速率的關系,結果如圖2。

1)實驗一的目的是 。

2)甲、乙、丙三個品種中最耐低溫的是__________,判斷的依據(jù)是,該品種在低溫條件下 。

3)實驗二的目的是探究 。由實驗二可知,光強為60lx有利于

4)結合實驗一、二分析,早春遭遇倒春寒后會造成玉米減產(chǎn)的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圖甲是動、植物細胞亞顯微結構模式圖;圖乙表示有機物的組成關系及其功能,其中C、D、E1、E2為小分子化合物,F(xiàn)、G、H、I、J均為生物大分子化合物。請據(jù)圖回答:

(1)甲圖細胞與肺炎雙球菌所共有的細胞器為_______(填數(shù)字),光照充足時,B細胞內(nèi)[6]產(chǎn)生的氣體的去向是________。

(2)乙圖中的G從甲圖中的4通過_________進入8。若甲圖中的A細胞為漿細胞,則該細胞可來自于____________細胞的增殖與分化。

(3)乙圖中各分子在人體胰島B細胞與神經(jīng)細胞中可能不同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乙圖中的G→H過程可以發(fā)生在甲圖的_______結構中(填數(shù)字)

(4)若要將甲圖中的B細胞克隆成一個完整個體,則需要用到的生物技術是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成年大鼠血液中甲狀腺激素濃度升高時,可能出現(xiàn)(
A.體溫升高、耗氧量減少
B.體溫下降、耗氧量增加
C.神經(jīng)系統(tǒng)興奮性提高、耗氧量增加
D.神經(jīng)系統(tǒng)興奮性提高、體溫下降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