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四川省南充高中2012屆高三第一次月考生物試題 題型:071
下圖為與維持機體穩(wěn)態(tài)相關的示意圖,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圖1中,④表示__________,圖2中的靶細胞若為垂體細胞,則分泌細胞位于__________。
(2)圖3表示免疫反應的某一過程,a代表B淋巴細胞,c代表的細胞來源于__________細胞。
(3)從上述可知,人體的穩(wěn)態(tài)主要是通過__________協(xié)調整合而實現(xiàn)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0年福建省上杭一中高一第二學期半期考試生物試題 題型:綜合題
(12分)某醫(yī)生接待了因手被割傷前來就醫(yī)的甲、乙兩位病人,在詳細詢問后,決定給接種過破傷風疫苗的甲注射破傷風類毒素;給未接種過破傷風疫苗的乙注射破傷風抗毒素。請回答下列問題:
(1)破傷風桿菌的主要致病因素是它產生的破傷風毒素,當破傷風桿菌初次入侵時,進入機體內的毒素喪失毒性主要是特異性免疫反應中的 免疫發(fā)揮作用,參與該過程的免疫細胞包括吞噬細胞、T細胞、 和 等,此過程中T細胞的作用是 。
(2)甲注射的破傷風類毒素是破傷風毒素經甲醛作用4周后脫毒形成的,從免疫學上說類毒素屬于 ,而乙注射的破傷風抗毒素屬于 。
(3)甲注射破傷風類毒素后,體內記憶細胞就會迅速經過 過程,形成大量的 ,繼而產生更強的特異性免疫反應。
(4)下圖(Ⅰ)和(Ⅱ)表示人體兩種類型特異性免疫反應的效應階段,請據(jù)圖回答:
圖中b是 細胞,b對a的作用是 ,
d表示 。
(5)某患者一只眼球受傷導致晶狀體破裂,若不立即摘除,則另一只健康眼睛也將失明,這在免疫學上稱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2-2013學年江西省吉安市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生物試卷(帶解析) 題型:綜合題
下圖1表示人體內某些淋巴細胞的分化,圖2表示免疫過程,X表示抗原,數(shù)字表示過程,m、n代表場所,其余字母表示細胞或物質。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圖1中屬于免疫活性物質的有_________。
(2)圖1中的③表示_________過程,該過程屬于_________免疫。
(3)圖2所示的免疫過程中,參與A→B過程的有圖1中的_________細胞(填字母)。
(4)利用抗原能引起機體產生特異性免疫反應的特點,人們常用減毒、殺死的病原微生物制成疫苗。注射疫苗一段時間后,當機體再次接觸與該疫苗相同的抗原時,相應的記憶細胞,例如圖1中_________(填字母)能__________________,增強機體的免疫力。
(5)為檢測某疫苗是否有效,研究人員設計了如下實驗方案:
第一步:將__________________健康動物分成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均分為若干只。
第二步:對照組接種不含疫苗的接種物,一段時間后再接種病毒;實驗組接種疫苗,_________。
第三步:統(tǒng)計實驗組和對照組動物的發(fā)病率、存活率。若與對照組相比,實驗組動物發(fā)病率低、存活率高,則可以判斷該疫苗有效。產生這一結果的原因是_________(填圖1中數(shù)字)過程是實驗組動物所特有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0年福建省高一第二學期半期考試生物試題 題型:綜合題
(12分)某醫(yī)生接待了因手被割傷前來就醫(yī)的甲、乙兩位病人,在詳細詢問后,決定給接種過破傷風疫苗的甲注射破傷風類毒素;給未接種過破傷風疫苗的乙注射破傷風抗毒素。請回答下列問題:
(1)破傷風桿菌的主要致病因素是它產生的破傷風毒素,當破傷風桿菌初次入侵時,進入機體內的毒素喪失毒性主要是特異性免疫反應中的 免疫發(fā)揮作用,參與該過程的免疫細胞包括吞噬細胞、T細胞、 和 等,此過程中T細胞的作用是 。
(2)甲注射的破傷風類毒素是破傷風毒素經甲醛作用4周后脫毒形成的,從免疫學上說類毒素屬于 ,而乙注射的破傷風抗毒素屬于 。
(3)甲注射破傷風類毒素后,體內記憶細胞就會迅速經過 過程,形成大量的 ,繼而產生更強的特異性免疫反應。
(4)下圖(Ⅰ)和(Ⅱ)表示人體兩種類型特異性免疫反應的效應階段,請據(jù)圖回答:
圖中b是 細胞,b對a的作用是 ,
d表示 。
(5)某患者一只眼球受傷導致晶狀體破裂,若不立即摘除,則另一只健康眼睛也將失明,這在免疫學上稱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山東省期末題 題型:讀圖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