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下列對實驗結果的認識正確的是A.實驗結果不一定與假設一致.但實驗結論一定支持假設B.實驗結果一定與假設一致.實驗結論一定支持假設C.有時實驗沒有結果D.實驗結果不一定與假設一致.實驗結論也不一定支持假設 查看更多

 

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對自然的認識是一個不斷修正和完善的過程.請閱讀以下材料回答:
材料一:2400多年前古希臘學者亞里士多德提出,植物生長發(fā)育所需的物質全部來自土壤;
材料二:17世紀,比利時海爾蒙特把一棵2.5千克的柳樹種在裝有90千克泥土的水桶里,只澆水.經過五年,再次稱量,柳樹質量已達80多千克,而泥土減少卻不到100克,如圖甲所示;
材料三:18世紀,英國普利斯特利通過如圖乙實驗發(fā)現(xiàn),A鐘罩內的小鼠很快死亡,B鐘罩內的小鼠卻可存活較長時間;
材料四:1864年,德國薩克斯發(fā)現(xiàn)綠色植物在光下還能合成淀粉等物質.1897年,人們首次把綠色植物的上述生理稱為光合作用.    
(1)如果亞里士多德的觀點成立,則海爾蒙特的實驗結果為
土壤質量明顯減少
土壤質量明顯減少

(2)普利斯特利實驗說明了
綠色植物能釋放供動物維持生命的氣體
綠色植物能釋放供動物維持生命的氣體

(3)如今,依據碘能使淀粉變
色的特點,常通過檢測淀粉來判斷植物是否進行了光合作用;在“綠葉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實驗中,將一盆天竺葵放置黑暗處一晝夜后,選其中一個葉片,用三角形的黑紙片將葉片的上下兩面遮蓋起來,如圖丙所示,置于陽光下照射一段時間,摘下葉片,經過酒精脫色、漂洗,最后在葉片上滴加碘液,請分析回答:
①將天竺葵放在黑暗處處理一晝夜的目的是
將原有淀粉運走耗盡
將原有淀粉運走耗盡

②葉片的一部分遮光,一部分不遮光,這樣處理可起到
對照
對照
作用.
③圖中對葉片進行酒精脫色的裝置正確的是
B
B
.當實驗結束取出小燒杯后,可觀察到酒精和葉片的顏色分別是
酒精呈綠色
酒精呈綠色
葉片呈黃白色
葉片呈黃白色


④在脫色后的葉片上滴加碘液,變藍的是圖丙葉片中
未遮光
未遮光
部分,
由此說明
綠葉在光下制造淀粉
綠葉在光下制造淀粉

⑤在我們的實驗室里,利用這盆植物不適合完成下列哪項實驗
C
C

A.觀察葉片結構                 B.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C.探究光合作用產生氧氣          D.探究葉片正面和背面的氣孔數(shù)目.

查看答案和解析>>

蚊子的幼蟲孑孓生活在水中,它們在水中能呼吸嗎?我們可以設計了一個實驗來探究這個問題.試回答下列問題:
(1)提出問題:孑孓在水中能呼吸嗎?
(2)作出假設:
孑孓在水中能呼吸
孑孓在水中能呼吸

(3)實驗設計:
①取甲、乙兩個大小相同的燒杯,放入等量清水;
②如圖,取20只孑孓放人甲燒杯中,并用一細鐵絲網罩住,另取
20
20
只孑孓放入乙燒杯中;乙組實驗起到的作用是
對照
對照

③將甲、乙兩燒杯放在適合孑孓生活的同一環(huán)境中;
④觀察甲、乙兩燒杯中孑孓的生活情況;
(4)結果預測與結論:A.甲燒杯中的孑孓死亡,乙燒杯中的孑孓活著,說明
孑孓在水中能呼吸
孑孓在水中能呼吸
.B.甲和乙燒杯中的孑孓都存活,說明
孑孓不能在水中呼吸
孑孓不能在水中呼吸

(5)根據你的經驗和所學知識,你認為最正確的預測應該是
A
A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下面是最早發(fā)現(xiàn)青霉素(抗生素的一種)時弗萊明所進行的探索過程: 
觀察及對問題的認識:細菌培養(yǎng)基中偶然生出青霉菌,在其周圍無細菌生長,為什么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
提出假設:
進行實驗:把青霉菌放入培養(yǎng)皿中培養(yǎng)觀察,然后觀察這種培養(yǎng)基對細菌生長的影響。
實驗結果:這種培養(yǎng)基阻止了細菌的生長和繁殖。
結論:弗萊明先生在持續(xù)的研究中分離出了這種抑菌物質,分析出它的化學結構并將它命名為青霉素。
說明:在實驗室里培養(yǎng)細菌、真菌常用瓊脂配制成凝膠,平鋪在培養(yǎng)皿里作為培養(yǎng)基,某些細菌需要添加特殊物質的培養(yǎng)基才能正常生長。
請回答:
(1)作為這一實驗的下列假設中,最為恰當?shù)氖莀____ 
A.青霉菌能產生有利于人類的物質  
B.青霉菌污染了細菌生長的培養(yǎng)基  
C.青霉菌可能吞噬了細菌  
D.青霉菌可能產生了不利于細菌繁殖的物質
(2)為了證明青霉素確實是由青霉菌產生的,而不是培養(yǎng)基或者培養(yǎng)液中的其他物質引起的,則應該設計____實驗,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對照實驗的結果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則充分證明了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對自然的認識是一個不斷修正和完善的過程。請閱讀以下材料回答:(11分)
材料一:2400多年前古希臘學者亞里士多德提出,植物生長發(fā)育所需的物質全部來自土壤;
材料二:17世紀,比利時海爾蒙特把一棵2.5千克的柳樹種在裝有90千克泥土的水桶里,只澆水。經過五年,再次稱量,柳樹質量已達80多千克,而泥土減少卻不到100克,如圖甲所示;
材料三:18世紀,英國普利斯特利通過如圖乙實驗發(fā)現(xiàn),A鐘罩內的小鼠很快死亡,B鐘罩內的小鼠卻可存活較長時間;
材料四:1864年,德國薩克斯發(fā)現(xiàn)綠色植物在光下還能合成淀粉等物質。1897年,人們首次把綠色植物的上述生理稱為光合作用。   

(1)如果亞里士多德的觀點成立,則海爾蒙特的實驗結果為                        
(2)普利斯特利實驗說明了                                                。
(3)如今,依據碘能使淀粉變       色的特點,常通過檢測淀粉來判斷植物是否進行了光合作用;在“綠葉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實驗中,將一盆天竺葵放置黑暗處一晝夜后,選其中一個葉片,用三角形的黑紙片將葉片的上下兩面遮蓋起來,如圖丙所示,置于陽光下照射一段時間,摘下葉片,經過酒精脫色、漂洗,最后在葉片上滴加碘液,請分析回答:
1)將天竺葵放在黑暗處處理一晝夜的目的是                         
2)葉片的一部分遮光,一部分不遮光,這樣處理可起到          作用。
3)下圖中對葉片進行酒精脫色的裝置正確的是            。當實驗結束取出小燒杯后,可觀察到酒精和葉片的顏色分別是                     。

4)在脫色后的葉片上滴加碘液,變藍的是圖丙葉片中              部分,
由此說明                                                   。
5)在我們的實驗室里,利用這盆植物不適合完成下列哪項實驗(    )
A.觀察葉片結構
B.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C.探究光合作用產生氧氣
D.探究葉片正面和背面的氣孔數(shù)目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