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生物 > 題目詳情

【題目】近年來,我國的內陸湖泊、池塘等區(qū)域經常爆發(fā)“水華”現象。發(fā)生“水華”的水體往往會散發(fā)出腥臭,直接影響了人們的正常生活,同時也影響水中其他生物的生存。下表為科研人員治理某池塘水華過程中,測得的水體中各種生物的密度,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生物

治理前

的池塘

治理過程中的池塘

1天

15天

39天

42天

60天

66天

藻類(cm3//m 2)

8

8

7.3

3.27

3.2

3.9

4.24

無齒貝(個/m2)

0

1.5

1.5

1.75

1.79

1.79

1.792

水草(株/ m2)

3

3

4.8

15.3

22.3

14

12.8

草魚(㎏/ m2)

0

0

0

0

0.73

0.97

1.07

(1)該池塘生態(tài)系統發(fā)生“水華”現象說明其________________能力是有限的。

(2)據表可知,科研人員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治理“水華”。治理第1天,科研人員向池塘中投放了_________,隨著治理天數增加至第42天,池塘中藻類密度呈現_________,而水草密度逐漸上升,說明二者之間存在_________關系。第42天后,水草密度下降,主要原因是科研人員向池塘中__________________。

(3)與治理前相比,治理后該池塘生態(tài)系統的營養(yǎng)結構_________(不變/變簡單變復雜)。

【答案】 池塘生態(tài)系統自我調節(jié)能力 無齒貝類 下降趨勢 競爭 投放草魚,草魚捕食水草使其數量降低 變復雜

【解析】(1)該池塘生態(tài)系統發(fā)生“水華”現象說明其自我調節(jié)能力是有限的。

(2)據表可知,科研人員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治理“水華”。治理第1天,科研人員向池塘中投放了無齒貝類,隨著治理天數增加至第42天,池塘中藻類密度呈現無齒貝類,而水草密度逐漸上升,說明二者之間存在競爭關系。第42天后,水草密度下降,主要原因是科研人員向池塘中投放草魚,草魚捕食水草使其數量降低。

(3)改造后的生態(tài)系統生物種類增多,食物網變復雜,與治理前相比,治理后該池塘生態(tài)系統的營養(yǎng)結構變復雜。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某人因炎癥造成下肢靜脈內出現大量血栓(血凝塊)。如果血栓脫落后在血液中移動,最有可能先停留在( )

A. 大腦 B. 上肢

C. 腎臟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某人一到黃昏就看不清東西,應注意多吃下列哪一組食物( )
A.胡蘿卜、豬肝
B.豆類、糙米、豬肝
C.肉、蛋、奶
D.新鮮的水果和蔬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小玉為自己設計了四份早餐,其中營養(yǎng)搭配最合理的是( 。
A.餅干、飲料
B.方便面
C.稀飯、雞蛋、蔬菜
D.稀飯、油條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一般來說,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是(  )
A.線粒體
B.細胞核
C.細胞質
D.細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 家蠶的一生只有一次做繭化蛹

B. 蝗蟲沒有蛹這樣的發(fā)育階段

C. 家蠶的幼蟲要蛻5次皮

D. 蝗蟲幼蟲時不能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長江江豚,性情活潑,分布在長江中下游一帶,以洞庭湖、鄱陽湖以及長江干流為主.近年來,由于干旱、濫捕濫撈、航運、水閘和堤壩建設、污染物排放、過度采砂等因素,使江豚生存空間越來越小,處于瀕臨滅絕的境地.要想保護長江生態(tài)的“活化石”和“水中大熊貓”﹣﹣長江江豚,作為中學生,應該怎么做?(至少寫出2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各項中屬于組織的是(  )
A.肌細胞
B.皮膚
C.大腦
D.血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有關神經系統結構和功能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 神經系統的中樞部分由腦和脊髓組成 B. 神經系統由腦神經和脊神經組成

C. 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是神經 D. 大腦受到損傷后就會危及生命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