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如圖表示某溫帶草原生態(tài)系統(tǒng)中能量的輸入、傳遞和散失過程示意圖,請回答:
(1)流經此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總能量是__________kJ。
(2)欲使C增加3 kg,需A________kg。
(3)與西雙版納的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相比,該草原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抵抗力穩(wěn)定性較弱,原因是_____________。
(4)在該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發(fā)現(xiàn)了一種抗逆基因,若將其用于培育優(yōu)良的作物新品種,則利用了其________價值。
【答案】(8分)(1)1250 (2)125
(3)自我調節(jié)能力弱 (4)直接價值
【解析】(1)流經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總能量就是生產者固定的全部太陽能,即175+200+875=1250KJ。
(2)根據(jù)題干信息和圖示分析,A、B之間的傳遞效率為:200÷1250=16%;B、C之間的傳遞效率為:30÷(58+30+112)= 15%;因此,C增加3KJ,需要A的量是:3÷15%÷16%=125KJ。
(3)與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相比,該草原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動植物種類繁多,營養(yǎng)結構簡單,自我調節(jié)能力弱,所以抵抗力穩(wěn)定性較弱。
(4)生物的抗逆轉基因的研究,屬于生物多樣性應用的直接價值。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對正常夫婦,雙方都有耳垂(控制耳垂的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結婚后生了一個白化且無耳垂的孩子。若這對夫婦再生一個孩子,為有耳垂但患白化病的概率是
A. 3/8 B. 3/16 C. 3/32 D. 5/1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關于核酸的敘述錯誤的是
A.核酸有DNA和RNA兩類
B.DNA是絕大多數(shù)生物的遺傳物質
C.RNA是少數(shù)細菌的遺傳物質
D.核酸是遺傳信息的載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表示小腸上皮細胞亞顯微結構示意圖,請據(jù)圖回答下列問題:(括號中填數(shù)字編號,橫線上填文字)
(1)膜蛋白A在執(zhí)行相應功能時需要消耗ATP,提供ATP的結構主要是圖中_____.
(2)細胞面向腸腔的一側形成很多微絨毛,以增多細胞膜上____數(shù)量,可以高效地以______方式來吸收來自腸腔的葡萄糖,體現(xiàn)了膜具有__________功能。
(3)細胞膜表面還存在水解雙糖的膜蛋白D,說明膜蛋白具有 ______功能.
(4)新生兒小腸上皮細胞通過消耗ATP 以___方式直接吸收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體現(xiàn)了細胞膜具有一定的 _______.
(5)膜蛋白的合成場所是______;圖示四種膜蛋白功能的差異是由結構差異造成的,導致結構差異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
(6)由細胞組成的生物體遺傳物質是_______________,核酸的水解產物是__________ ,核酸的徹底水解產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關于實驗操作步驟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 用于鑒定蛋白質的雙縮脲試劑A液與B液可以直接用于鑒定還原糖
B. 需要觀察花生子葉細胞中被染色的脂肪顆粒時需要用顯微鏡
C. 檢測可溶性還原糖時,要在提取液中加入斐林試劑甲液搖勻后,再加入乙液
D. 雙縮脲試劑A液與B液要混合均勻后使用,且必須現(xiàn)用現(xiàn)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對細胞分化不同水平的分析中,不正確的是
A.從細胞水平分析,細胞分化時細胞形態(tài)、結構和功能發(fā)生了改變
B.從細胞器水平分析,細胞分化是細胞器的種類、數(shù)目改變的結果
C.從蛋白質分子角度分析,細胞分化是蛋白質種類、數(shù)量改變的結果,這是細胞分化的根本原因
D.從核酸分子角度分析,細胞分化是基因選擇性表達的結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關于水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 貯藏中的種子不含水分,以保持休眠狀態(tài)
B. 自由水可作為細胞內化學反應的反應物
C. 細胞中絕大部分的水以游離的形式存在
D. 細胞中水有自由水和結合水兩種存在形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