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根據下表回答有關植物對礦質元素吸收和利用等問題:
表:不同形態(tài)氮素供應對水稻幼苗生長的影響
氮源 | (NH4)2SO4 | NaNO3 |
干重增加量(g) | 0.31 | 0.13 |
土壤溶液原始pH | 5.2 | 5.2 |
土壤溶液最終pH | 3.0 | 6.0 |
(1)植物根系吸收礦質元素的主要部位是________區(qū)。若要觀察細胞有絲分裂,宜選擇根的________區(qū)細胞為材料;若要觀察細胞質壁分離,宜選擇根的________區(qū)細胞為材料。
(2)圖中真菌菌絲能吸收土壤中的礦質元素和水分供植物使用,而植物光合作用產生的碳水化合物又可供真菌利用,兩者屬于________關系。
(3)上表是不同形態(tài)氮素供應對水稻幼苗生長的影響。從表中可以得出結論: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氮素被植物體吸收后,可參與多種物質的合成,其中包括________(多項選擇)。
A.核酸 B.NADP+
C.纖維素 D.酶
(1)根毛 分生 根毛 (2)共生
(3)①銨態(tài)氮比硝態(tài)氮更有利于水稻幼苗的生長;②在稻田里使用NaNO3會導致土壤堿化;③在稻田里使用(NH4)2SO4會導致土壤酸化;④水稻根細胞中運載NH載體比運載NO載體多;⑤水稻根細胞對不同形態(tài)的氮素吸收有差異(任選兩項) (4)A、B、D
根吸收水分和礦質離子最旺盛的部位都是根毛區(qū),分生區(qū)細胞分裂旺盛,常用做觀察有絲分裂實驗的材料。真菌菌絲能吸收土壤中的礦質元素和水分供植物使用,而植物光合作用產生的碳水化合物又可供真菌利用,二者應屬于共生關系。本題給出的表格較為簡單,分析后可知,硫酸銨對幼苗生長的促進作用比硝酸鈉大,硫酸銨對土壤pH的影響比硝酸鈉大;其次是對各種離子吸收不均,即載體數量不等,如水稻根細胞中運載NH載體比運載NO載體多。植物吸收的氮元素可參與多種物質的合成,纖維素因不含氮素,所以不包括在內。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請根據下表回答有關植物對礦質元素吸收和利用等問題:?
表:不同形態(tài)氮素供應對水稻幼苗生長的影響
(1)植物根系吸收礦質元素的主要部位是 區(qū)。若要觀察細胞有絲分裂,宜選擇根的 區(qū)細胞為材料;若要觀察細胞質壁分離,宜選擇根的 區(qū)細胞為材料。?
(2)圖中真菌菌絲能吸收土壤中的礦質元素和水分供植物使用,而植物光合作用產生的碳水化合物又可
供真菌利用,兩者屬于 關系。?
(3)上表是不同形態(tài)氮素供應對水稻幼苗生長的影響。從表中可以得出結論:?
① ;?
② 。
(4)氮素被植物體吸收后,可參與多種物質的合成,其中包括 (多項選擇)。?
A.核酸 B.NADP+ C.纖維素 D.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請回答下列與大腸桿菌有關的問題。
(1)從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成分上看,大腸桿菌屬于________________;它的同化作用類型是______________。
(2)下表是某公司研發(fā)的一種培養(yǎng)大腸桿菌菌群的培養(yǎng)基配方。
根據用途劃分該培養(yǎng)基屬于_____________(選擇、鑒別)培養(yǎng)基。該培養(yǎng)基中的碳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微生物培養(yǎng)操作過程中,為防止雜菌污染,需對培養(yǎng)基和培養(yǎng)皿進行__________(消毒、滅菌);操作者的雙手需要進行清洗和_____________。靜止空氣中的細菌可用紫外線殺滅,其原因是紫外線能使蛋白質變性,還能___________。培養(yǎng)大腸桿菌時,常用的接種方法是平板劃線法和_________________。通常,對獲得的純菌種還可以依據菌落的形狀、大小等菌落特征對細菌進行初步的_____________。培養(yǎng)大腸桿菌時,在接種前需要檢測培養(yǎng)基是否被污染。對于固體培養(yǎng)基應采用的檢測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若用大腸桿菌進行實驗,使用過的培養(yǎng)基及其培養(yǎng)物必須經過______________處理后才能丟棄,以防止培養(yǎng)物的擴散。
(4)以下微生物發(fā)酵生產特定產物時,所利用主要微生物的細胞結構與大腸桿菌相同的是______________.
A.制作果酒 B.由果酒制作果醋 C.制作泡菜 D.制作腐乳
(5)利用培養(yǎng)基不僅可以分離培養(yǎng)微生物,也可以進行植物組織培養(yǎng)。在植物組織培養(yǎng)的過程中,也要對外植體等進行一系列的消毒、滅菌,并且要求無菌操作,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至少寫出兩條)。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0年河南省鄭州四十七中高三上學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試題 題型:綜合題
某研究性學習小組的同學研究了玉米的一系列問題,并繪制出相應的曲線圖,請據圖回答:
(1)下圖表示玉米種子在暗處萌發(fā)過程中初期淀粉和葡萄糖含量的變化情況,在此環(huán)境中約經過20天左右幼苗死亡,并被細菌感染而腐爛。
①圖中表示葡萄糖變化情況的曲線是______,種子萌發(fā)過程中有機物總量的變化趨勢為____,在此環(huán)境下種子萌發(fā)過程中會發(fā)生的生理活動有____(從下列選項中選擇)。
A.光合作用 B.細胞呼吸 C.有絲分裂 D.減數分裂
②幼苗死亡后,仍能測到少量CO2釋放出來,這是由于_________。
(2)下圖分別表示在適宜的溫度條件下環(huán)境中某些因素與玉米植株光合作用的關系。
①如圖甲所示:即使CO2濃度超過B點,光合作用強度也不再增強,此時若能為暗反應提供更多的______,光合作用強度還會繼續(xù)增強。請說出葉綠體中類囊體薄膜與光合作用相適應的特點____________。
②如圖乙所示:B點處限制植物光合作用強度的外界因素主要是_______,C點時,玉米葉肉細胞中產生ATP的結構有_________。
(3)將某植物體形態(tài)、大小、生理狀況相同的綠葉分成四等份,在不同溫度下分別暗處
理1h,再用適當的相同的光照射1h,測其重量變化(假設在光下和黑暗條件下,細胞呼
吸消耗有機物量相同),得到下表的數據。請分析并回答問題:
組 別 | 1 | 2 | 3 | 4 |
溫度/℃ | 27 | 28 | 29 | 30 |
暗處理后重量變化/mg | -1 | -2 | -3 | -1 |
光照后與暗處理前重量變化/mg | +3 | +3 | +3 | +1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Ⅰ根據下列材料回答有關問題。
材料:巴氏小體存在于雌性哺乳動物細胞中,是指在分裂間期細胞核中呈凝縮狀態(tài)不活動的X染色體(雄性個體的細胞分裂間期無巴氏小體),可作為雌性細胞的標記。某科學家所做實驗的方法和結果如下表所示。(年輕女性體細胞用A表示,老年男性體細胞用B表示)
| 實驗方法 | 細胞增殖情況 | 備注 |
實驗1 | 單獨培養(yǎng)A | 增殖次數多 | 實驗中所需條件相同,并且都能滿足細胞增殖的需要 |
單獨培養(yǎng)B | 增殖次數少 | ||
混合培養(yǎng)A與B | A細胞增殖次數多 B細胞增殖次數少 | ||
實驗2 | 將去核的A與完整的B融合后的細胞進行培養(yǎng) | 不能增殖 | |
將去核的B與完整的A融合后的細胞進行培養(yǎng) | 增殖旺盛 |
問題:
(1)本實驗的目的是探究細胞 。
(2)①實驗1的目的是 。
②實驗中為什么要選用年輕女性與老年男性的細胞做實驗?
(3)①實驗2的目的是 。
②本實驗能否達到預期目的?為什么?
(4)本實驗能否說明細胞可無限增殖,為什么?
Ⅱ.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是植物體的兩個重要生理活動。回答下列相關的問題:
(一)左圖示在光照充足的條件下,溫度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速率的影響。
(1)分析圖解可知,在 溫度條件下,植物的凈光合作用速率為零。 作用的酶對高溫更敏感。
(2)在右下圖的坐標中畫出在20~60℃范圍內,植物凈光合作用速率的變化曲線。
(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與葉綠體和線粒體有密切關系。
(1)從植物細胞中提取完整線粒體和葉綠體懸浮液,分別加入盛有丙酮酸溶液和NaHCO3溶液的兩支大小相同的試管中,給予充足光照,都會產生氣泡:請問這兩種氣泡成分是否一樣,請解釋原因。
(2)假如將上述兩只試管移入黑暗的環(huán)境中,保持溫度不變,兩支試管產生氣泡的量分別有什么變化?為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