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某生物興趣小組的同學(xué)在探究“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時進行了下列實驗。請分析回答問題:
(1)要探究“牙齒的咀嚼和舌頭的攪拌對饅頭的消化作用”,應(yīng)選用①、③號試管進行實驗,那么圖中“?”處的處理方法是_____。
(2)①、②號試管對照,變量是_____。
(3)②、③號試管能否形成對照?_____。
(4)將三支試管放入_____℃溫水中,10分鐘后取出,滴加碘液溶液不會變藍的是_____號試管,原因是此號試管中饅頭里的淀粉在_____酶的作用下分解為麥芽糖,因此滴加碘液不會變藍。
(5)實驗中,把饅頭切成碎屑是模擬_____的咀嚼,攪拌是模擬_____的攪拌。
(6)通過以上實驗可以知道,淀粉先是在_____中被初步消化的。
【答案】不攪拌 唾液的有無 不能 37 ① 唾液淀粉 牙齒 舌 口腔
【解析】
唾液淀粉酶對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實驗的方法步驟:確定、控制變量,設(shè)置對照實驗→37℃水浴→滴加碘液→觀察和分析現(xiàn)象→得出結(jié)論。對照實驗是指在探究某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對研究對象進行的除了該條件不同以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根據(jù)變量設(shè)置一組對照實驗,使實驗結(jié)果具有說服力。
(1)要探究牙齒的咀嚼和舌頭的攪拌對饅頭的消化作用,實驗變量是牙齒的咀嚼和舌頭的攪拌,應(yīng)選用①、③號試管進行對照實驗,圖中“?”處的處理方法是不攪拌。
(2)對照實驗是只有一個因素不同以外,其它的實驗條件相同,有利于控制實驗的變量。因此,①、②號試管對照,變量是唾液的有無,目的是探究唾液對淀粉的消化作用。
(3)②、③號試管形成對照,會出現(xiàn)兩個變量(唾液、牙齒的咀嚼和舌的攪拌),不符合對照實驗單一變量的設(shè)置原則。因此,②、③號試管不能形成對照。
(4)將三支試管放入37℃溫水中,10分鐘后取出,滴加碘液:①號試管中饅頭里的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為麥芽糖,滴加碘溶液不變藍;②號試管中的清水不能消化淀粉,淀粉依然存在,滴加碘溶液會變藍;③號試管中由于是饅頭塊,且沒有攪拌,只有一部分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為麥芽糖,還有大部分淀粉存在,滴加碘液也會變藍。因此,將三支試管放入37℃溫水中,10分鐘后取出,滴加碘液溶液不會變藍的是1號試管,原因是此號試管中饅頭里的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為麥芽糖,因此滴加碘溶液不會變藍。
(5)在實驗中將饅頭切成碎屑并充分攪拌分別是模擬了口腔中牙齒的咀嚼和舌的攪拌,有利于饅頭塊與唾液充分的混合,促進物質(zhì)的消化。
(6)通過以上實驗可以知道,食物中淀粉的消化從口腔開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夠?qū)⒉糠值矸鄯纸鉃辂溠刻恰?/span>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生物對環(huán)境的適應(yīng)是普遍存在的.下列特征不能體現(xiàn)生物對環(huán)境適應(yīng)的是( )
A.竹節(jié)蟲具有與竹枝相似的體形
B.沙漠植物根系發(fā)達
C.獵豹銳利的牙齒和尖銳的爪
D.萬物生長靠太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是幾種常見的植物、動物(水綿、腎蕨、菊、蜜蜂、蛔蟲、大熊貓、家鴿)的分類表解圖,請回答下列相關(guān)問題。
(1)請寫出圖中部分標(biāo)號所代表的生物名稱:②______,④______,⑥______。
(2)請完善該圖:乙處應(yīng)該填寫的內(nèi)容是______________。
(3)大熊貓是我國特有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為了保護生物的多樣性,最根本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
(4)生物學(xué)家按照界、門、綱、目、科、屬、種七個等級對生物進行分類,這七個分類單位中,包括生物種類最多的等級是______,物種共同特征最多的分類等級是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使用顯微鏡對光時,下列哪些結(jié)構(gòu)應(yīng)在同一條直線上( )
A.目鏡、物鏡、通光孔、反光鏡
B.目鏡、鏡筒、物鏡、反光鏡
C.目鏡、鏡筒、物鏡、通光孔
D.目鏡、物鏡、轉(zhuǎn)換器、反光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選項中能正確表示家蠶完全變態(tài)發(fā)育過程的是( )
A.受精卵→幼蟲→成蟲
B.幼蟲→蛹→成蟲
C.受精卵→幼蟲→蛹→成蟲
D.受精卵→蛹→幼蟲→成蟲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