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大氣中二氧化碳和氧氣的含量能維持相對穩(wěn)定,這主要是( )
A.呼吸作用的結果
B.光合作用的結果
C.蒸騰作用的結果
D.氧大量消耗的結果
【答案】B
【解析】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在呼吸過程中大多要吸收氧氣和呼出二氧化碳,人們在生產和生活中燃燒各種燃料時也要產生二氧化碳,綠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的氧,超過了自身呼吸作用對氧的需要,其余的氧都以氣體的形式排到了大氣中;綠色植物還通過光合作用,不斷消耗大氣中的二氧化碳,這樣就維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氣的相對平衡,簡稱碳-氧平衡。所以大氣中二氧化碳和氧氣的含量能維持相對穩(wěn)定,這主要是光合作用的結果。
所以答案是:B
【考點精析】解答此題的關鍵在于理解光合作用的實質的相關知識,掌握光合作用實質: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如淀粉),并且釋放出氧氣的過程.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金魚是一種常見的觀賞魚。小王同學發(fā)現(xiàn)水溫不一樣時,金魚的呼吸頻率也不一樣,于是他就這個問題進行了如下探究活動。
實驗材料:一條金魚
實驗步驟
①將三個燒杯分別標記為A、B、C組,各加入1000mL清水。
②將A組的水溫調至11℃,并將金魚放入其中,靜置兩分鐘后,記錄金魚一分鐘內的鰓蓋張合次數(shù);再重復兩次,求平均值。
③將B組的水溫調至24℃,用同樣的方法記錄三次數(shù)據(jù),求平均值。
④將C組的水溫調至32℃,用同樣的方法記錄三次數(shù)據(jù),求平均值。
實驗數(shù)據(jù)如下:
組別 | A組 | B組 | C組 |
水溫 | 11℃ | 24℃ | 32℃ |
平均呼吸頻率 | 35次 | 97次 | 153次 |
情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金魚屬于魚類,魚類身體大多呈________,體表常有________覆蓋
(2)該實驗探究的問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變量是________。
(3)該實驗有一處設計不合理,你認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探究某種食物中含有能量的多少,可以用食物燃燒放出的熱能使水溫升高的方法來測定。已知 1 mL 水每升高1 ℃需要吸收4.2 J(能量單位)的熱能。某興趣小組對不同食物中的能量進行測定,實驗結果如下,請據(jù)表回答下列問題。
食物名稱 | 花生仁 | 黃豆 | 核桃仁 | 大米 |
質量/g | 20 | 20 | 20 | ① |
水/mL | 50 | 50 | 50 | 50 |
上升溫度/℃ | 2.2 | 1.4 | 3 | 1.3 |
(1)從平衡膳食角度考慮,這四種食物中,我們應該以食用為主。
(2)從該小組的實驗結果可以看出,花生仁、黃豆、核桃仁三種食物中,含能量最多的是。
(3)食物中能夠燃燒的物質是,燃燒后留下的灰燼是。
(4)為了盡量減少實驗結果的誤差,應該設置。
(5)實驗中,①應該為g,因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有關生物技術發(fā)展對人類影響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為人類帶來巨大的利益
B.給人類帶來某些明顯或潛在的威脅
C.給人類帶來社會倫理問題
D.生物技術可以無所不能,不存在需要顧慮的問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詩詞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瑰寶,詩詞里蘊含著不少生物學現(xiàn)象。下列描述錯誤的是( )
A.“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影響這一現(xiàn)象的生態(tài)因素主要是水分
B.“勸君莫打三春鳥,子在巢中望母歸”表現(xiàn)的是親鳥的先天性行為
C.“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體現(xiàn)了環(huán)境對生物的影響
D.“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體現(xiàn)了微生物可以促進物質循環(huá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資料,回答問題:
食物鏈一詞是英國動物學家埃爾頓(C.S.Eiton)于1927年首次提出的。生態(tài)系統(tǒng)中貯存于有機物中的化學能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層層傳導,通俗地講,是各種生物通過一系列吃與被吃的關系,把這種生物與那種生物緊密地聯(lián)系起來,這種生物之間以食物營養(yǎng)關系彼此聯(lián)系起來的序列,在生態(tài)學上被稱為食物鏈。食物鏈是一種食物路徑,食物鏈以生物種群為單位,聯(lián)系著群落中的不同物種。食物鏈中的能量和營養(yǎng)素在不同生物間傳遞著,能量在食物鏈的傳遞表現(xiàn)為單向傳導、逐級遞減的特點。食物鏈很少包括六個以上的物種, 因為傳遞的能量每經過一階段或食性層次就會減少一些,所謂“一山不能有二虎”便是這個道理。如果一種有毒物質被食物鏈的低級部分吸收,如被草吸收,雖然濃度很低,不影響草的生長,但兔子吃草后有毒物質很難排泄,當它經常吃草,有毒物質會逐漸在它體內積累,鷹吃大量的兔子,有毒物質會在鷹體內進一步積累。因此食物鏈有累積和放大的效應。美國國鳥白頭鷹之所以面臨滅絕,并不是被人捕殺,而是因為有害化學物質DDT逐步在其體內積累,導致生下的蛋皆是軟殼,無法孵化。一個物種滅絕,就會破壞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平衡,導致其物種數(shù)量的變化,因此食物鏈對環(huán)境有非常重要的影響。
(1)食物鏈通常由一種開始,位于食物鏈中第2個環(huán)節(jié)的生物通常是動物,位于食物鏈中其它環(huán)節(jié)的動物大多為動物。
(2)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和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wǎng)流動。
(3)請你從食物鏈的角度就如何維持生態(tài)平衡提一些合理化的建議。(至少兩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某課外活動小組為探究廢電池浸出液是否對蝌蚪的生命活動有影響,設計了如下實驗:
①將數(shù)節(jié)廢電池打碎,浸泡在500 mL的清水中一晝夜,濾去殘渣得到浸出液;
②取4只1 000 mL的燒杯分別貼上標簽A、B、C、D;
③向B、C、D三只燒杯中分別加入50 mL、100 mL、150 mL 廢電池浸出液;再分別向A、B、C、D四只燒杯中加入清潔河水至總量為800 mL;
④向A、B、C、D四只燒杯中各放入10只蝌蚪,定期飼喂同種同量餌料,觀察并記錄。
根據(jù)以上設計回答下列問題。
(1)該小組的假設是。
(2)各燒杯放入蝌蚪的大小應。
(3)A,B,C,D四組實驗中,實驗組是三組,對照組是組。
(4)若實驗結果為加入廢電池浸出液越多,蝌蚪存活的時間越短,則該小組的假設是否成立?。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