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圖1為胰腺分泌活動的調節(jié)示意圖,圖24依次是圖13的局部放大圖,其中標號17代表特定的結構或物質、811代表不同的液體。
(1)圖1所示,刺激迷走神經,能促使胰腺的外分泌部分泌胰液,該反射的效應器是__。
(2)圖2中標號[5]由(填“細胞體”、“樹突”或“軸突”)的膜構成。
(3)參考圖2,簡述該類型的細胞間信息交流的特點:__。
(4)圖3中,在飯后5小時,標號[]的細胞分泌的激素濃度增加。
(5)用數字和箭頭表示圖4中8~11四種液體之間的物質交換關系_______。
【答案】 迷走神經的傳出神經末梢及其支配的胰腺外分泌部 細胞體或樹突 細胞分泌的化學物質,擴散到靶細胞,與靶細胞膜表面的受體結合,將信息傳遞給靶細胞 6
【解析】由圖可知本題考查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及生命活動的調節(jié)相關知識,意在考察考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和對圖形分析能力。
(1)反射需要完整的額反射弧,反射弧中的效應器是傳出神經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和腺體。在圖1中刺激迷走神經,能促使胰腺的外分泌部分泌胰液,該反射的效應器是迷走神經的傳出神經末梢及其支配的胰腺外分泌部。
(2)圖2中是突觸結構,其中1是軸突,2是突觸小泡,3是突觸前膜,4是突觸間隙,5是突觸后膜,通常突觸后膜是下一個神經元的細胞體或樹突。
(3)圖2中的突觸小泡中含有信息物質神經遞質,受到刺激后經過胞吐釋放到突觸間隙,即細胞分泌的化學物質,擴散到靶細胞,與靶細胞膜表面的受體結合,將信息傳遞給靶細胞。
(4)圖3中表示胰島,6是胰島A細胞,7是胰島B細胞,胰島A細胞能分泌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是升高血糖的,飯后5小時,人體血糖會降低,此時胰島A細胞即6代表的細胞分泌的激素濃度增加,通過促進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質轉化為葡萄糖而升高血糖。
(5)圖4中8是細胞內液,9是組織液,10是血管中的血漿,11是淋巴,組織液和血漿是雙向箭頭,到淋巴是單向箭頭,淋巴到血漿也是單向箭頭,組織液和細胞內液之間可以雙向交換,即。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是分泌細胞分泌的某種物質與靶細胞結合的示意圖。相關敘述不合理的是
A. 在某些情況下,靶細胞也可以是分泌細胞
B. 分泌物通過體液定向傳送至靶細胞
C. 若用于人體的激素調節(jié),則分泌細胞是內分泌細胞
D. 體液調節(jié)中分泌物的作用是使靶細胞原有的生理活動發(fā)生變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
①改變細胞膜的流動性
②改變細胞膜的通透性
③改變細胞膜的活性
④將DNA與蛋白質分離
⑤將RNA與蛋白質分離
⑥利于RNA與染色劑結合
⑦利于蛋白質與染色劑結合
⑧利于DNA與染色劑結合
A. ①④⑥ B. ②④⑧ C. ③⑤⑦ D. ②⑤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無機鹽在細胞內大多是以離子形式存在。以下關于無機鹽生理功能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 維持細胞的酸堿平衡 B. 提供細胞代謝所需的能量
C. 是某些復雜化合物的重要成分 D. 維持細胞和生物體的生命活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有氧運動”近年來很流行,是指人體吸入的氧氣與需求相等,達到生理上的平衡狀態(tài)。下圖示人體運動強度與血液中乳酸含量和氧氣消耗率的關系。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ab段為有氧呼吸,bc段為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cd段為無氧呼吸
B. 運動強度大于c后,產生大量乳酸,導致血漿pH值降低
C. 若運動強度長期超過c,會因為乳酸大量積累而使肌肉酸脹乏力
D. 無氧呼吸使有機物中的能量大部分以熱能形式散失,其余儲存在ATP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有關細胞分化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 細胞分化的實質是基因的選擇性表達
B. 高度分化的植物細胞具有全能性
C. 細胞分化過程中遺傳物質發(fā)生改變
D. 經過細胞分化會形成各種不同的細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用生態(tài)學原理解釋下列現象,錯誤的是 ( )
A.“一山不容二虎”——能量流動中能量逐級遞減原理
B.“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非生物因素中溫度對生物的影響
C.“螳螂捕蟬,黃雀在后”——生態(tài)系統(tǒng)中不同生物之間的捕食關系
D.“千里之堤,潰于蟻穴”——環(huán)境對生物的影響以及生物對環(huán)境的適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