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下圖依次為人體血液循環(huán)、尿的形成過程和小腸絨毛示意圖,圖中字母代表各部分結構,箭頭表示血液流動方向,請分析回答問題。

(1)某人一氧化碳中毒,吸入后一氧化碳首先進入心臟的[ ]________

(2)血液流經(jīng)圖中E處以后,血液變成了________(填“靜脈血”或“動脈血”)。

(3)血液由主動脈基部的冠狀動脈流向心肌內(nèi)部的________,再由靜脈流回右心房的循環(huán)稱為冠脈循環(huán)。

(4)圖中F內(nèi)液體的形成依次包括了G、H和K的________過程。

(5)圖中M和N內(nèi)液體在成分上的區(qū)別是________。

【答案】 C左心房 靜脈血 毛細血管網(wǎng) 過濾和重吸收 M中液體比N中液體的營養(yǎng)物質含量少,氧氣含量多,二氧化碳含量少

【解析】圖中,A右心房、B右心室、C左心房、D左心室、E各器官(除肺部)中的組織細胞、F收集管、G腎小囊、H腎小球、K腎小管、M動脈、N靜脈。

(1)人體吸入一氧化碳后,一氧化碳所經(jīng)過的路線是:一氧化碳呼吸道肺泡肺泡外毛細血管肺靜脈左心房;因此血液中的一氧化碳首先通過肺靜脈進入心臟的C左心房。

(2)圖中E是各器官(除肺部)中的組織細胞,血液中的氧氣被組織細胞利用,因此血液流經(jīng)圖中E處后變成了靜脈血。

(3)血液由主動脈基部的冠狀動脈流向心肌內(nèi)部的毛細血管網(wǎng),再由靜脈流回右心房的途徑稱為冠脈循環(huán)。

(4)當血液流經(jīng)H腎小球時,除了血細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質外,其他的如水、無機鹽、尿素、葡萄糖會濾過到G腎小囊腔形成原尿;當原尿流經(jīng)K腎小管時,其中大部分水、部分無機鹽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無機鹽和水構成了F內(nèi)尿液的成分。因此,在尿的形成過程中要經(jīng)過兩個作用過程,即圖中的H、G過濾作用和K重吸收作用。

(5)小腸是主要的吸收場所,能夠吸收大部分的水、無機鹽、維生素和全部的氨基酸、葡萄糖、甘油和脂肪酸。經(jīng)過組織細胞后,動脈血變?yōu)殪o脈血。因此圖中M動脈和N靜脈內(nèi)液體在成分上的區(qū)別是M中液體比N中液體的營養(yǎng)物質含量少,氧氣含量多,二氧化碳含量少。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哪種疾病不是傳染病

A. 艾滋病(AIDS) B. 肝炎 C. 非典型肺炎 D. 癌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哪項是人類特有的條件反射( )

A. 吃梅子分泌唾液 B. 看到梅子分泌唾液

C. 聞到梅子的氣味分泌唾液 D. 談論梅子時分泌唾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關節(jié)是能活動的骨連結,在運動中起支點的作用.如圖是關節(jié)結構模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1使關節(jié)靈活
B.4使關節(jié)牢固
C.3和5共同圍成2
D.2內(nèi)的滑液由1分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結合人體泌尿系統(tǒng)的相關知識,回答問題:
(1)人體形成尿液的器官是 , 它的基本單位是;
(2)經(jīng)檢測,病人甲的尿液中含有紅細胞和蛋白質,病人乙的尿液中含有葡萄糖,則甲、乙兩人的病變部位分別是
(3)尿液的排出是間歇性的,這主要是因為有暫時貯尿的功能;
(4)除泌尿系統(tǒng)外,人體還可以通過以汗液的形式排出多余的無機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千里之堤,潰于蟻穴說明 。

A.生物適應環(huán)境 B.生物影響環(huán)境

C.環(huán)境影響生物 D.環(huán)境適應生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栽培在土壤中的農(nóng)作物,既能吸收土壤中的氮、磷、鉀等營養(yǎng)物質,又能抑制有害物質進入植物體,從植物細胞結構角度考慮是由于

A細胞壁能保護細胞 B細胞膜有控制物質進出的功能

C細胞壁有控制物質進出的功能 D細胞膜具有保護細胞的功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把一粒玉米放在火上燒,燒掉的物質和剩下的物質分別是

A.無機物、有機物 B.有機物、無機物

C.無機物、無機物 D.有機物、有機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從柳樹上摘下一個枝條,將其插入土壤中能發(fā)育成新植株,這種生殖方式屬于( )

A. 出芽生殖 B. 營養(yǎng)生殖 C. 分裂生殖 D. 斷裂生殖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